百词典

《竹枝词二首》

时间: 2025-04-27 13:03:16

诗句

噰噰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

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3:16

竹枝词二首

作者: 倪瓒 〔元代〕


原文展示:

噰噰归雁度春江,
明月清波雁影双。
化作斜行筝上字,
长弹幽恨隔纱窗。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雁子在春江上飞过,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清波上,雁影成双。
它们化作斜行的字,
在筝弦上弹出幽怨的情愫,隔着纱窗。

注释:

  1. 噰噰:形容雁子飞翔时的声音。
  2. 归雁:指在春天归来的大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3. 明月清波:明亮的月光照在清澈的波浪上。
  4. :一种古代弦乐器,此处用作象征。
  5. 幽恨: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思念。

典故解析:

“归雁”常用于描写春天或离别的情感,古诗中常见用来象征思乡之情。筝作为乐器,常与抒情、思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画家和诗人,生于元朝至治年间,擅长山水画和写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竹枝词》系列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民间生活、情感交流方面。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内心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竹枝词二首》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诗的开头描绘了归雁飞翔的场景,通过“噰噰”这个词,生动地传达出归雁的动态,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春江的明月和清波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此时,雁影的双重映射,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称美,同时也暗示了孤独与思念。

接下来的“化作斜行筝上字”,将自然景象与音乐巧妙结合,仿佛雁影化作了筝上的音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筝声悠扬,传递着幽怨之情,而“隔纱窗”则让这种情感更显得无奈与遥远,增添了一丝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噰噰归雁度春江:描绘归来的大雁,声响清脆,春江的景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 明月清波雁影双:明亮的月光与波光交相辉映,雁影成对,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3. 化作斜行筝上字:雁影化为筝上的音符,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4. 长弹幽恨隔纱窗:悠扬的筝声传递着深沉的思念,隔着纱窗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影比作筝上的字,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明月清波”,“雁影双”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江春雁的赞美,以及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情感深邃而饱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归雁:象征春天与团圆。
  2. 明月:象征明亮与希望。
  3. 清波:象征宁静与柔和。
  4.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5. 纱窗:象征隔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噰噰”一词形容了什么? A. 风声
    B. 雁声
    C. 水声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笛子
    C. 筝

  3.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表达思念之情? A. 雪花与梅花
    B. 雁与月亮
    C. 山与水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感慨。

诗词对比:

  • 《竹枝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竹枝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春江花月夜》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深入描绘,情感较为广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七夕 浣溪沙 其一 松江海塘雨中望戚家墩作 浣溪沙十首 其五 浣溪沙 二月二十四雪次日消 其一 浣溪沙 次人韵 浣溪沙 其四 无题次友人韵 浣溪沙•美人春睡 浣溪沙 浣溪沙(仙潭二首) 浣溪沙 小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信口雌黄 蚁开头的成语 百谷 癶字旁的字 取友必端 包含展的成语 二龙戏珠 月字旁的字 花衣 自得其乐 洗兵不用 近虞 缶字旁的字 死到临头 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时移势迁 包含乿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