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5:16
伐桂为薪还折柳。曾几何时,斧落他人手。
为问吴刚今在否。昂头欲向天追究。
莫道清辉如白昼。雁过衡阳,一去千回首。
只怕乌云遮蔽又。恼人最是三更后。
砍桂树作柴火,还要折柳枝。
曾经有多少时光,斧头落在他人手中。
我想问问吴刚他现在是否在。
仰头想向天空追问。
别说那清辉像白天一般。
大雁飞过衡阳,离去后千次回首。
只怕乌云又遮住了光明。
最让人烦恼的,是夜深三更后的孤寂。
作者介绍:卢前,近代诗人,活跃于清末民初。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与个人生活经历或国事相关,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鹊踏枝》通过对桂树、柳枝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开篇的“伐桂为薪还折柳”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更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吴刚,似乎在探讨自己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的意境在后半部分逐渐沉重,尤其是“只怕乌云遮蔽又。恼人最是三更后。”这两句深刻地表现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焦虑,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压抑感。诗歌通过意象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夜晚的思索,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伐桂为薪”所象征的是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离别的悲伤
C. 对生活的无奈
D. 自然的美好
吴刚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现实的压力
B. 理想与奋斗
C. 乡愁
D. 自由
“只怕乌云遮蔽又”中乌云象征什么?
A. 光明与希望
B. 生活中的困扰
C. 自然的变化
D. 亲情的牵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