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5:04
地尽南天涌翠岑,仙人偏向此弹琴。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
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
这首诗描绘了南天尽头的翠绿山峰,仿佛有仙人在这里弹奏琴曲。没有人能与他合奏那阳春的乐曲,只有客人静静地倾听着流水的声音。山中石鼎上仍留有九次炼丹的痕迹,龙潭里常年流淌着千寻深的水。世间的事情如同尘埃一般浮躁,而这江山却是自古以来的寂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梅国,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梅国隐居山林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心态,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罗琴山》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音乐的和谐,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诗人以“地尽南天涌翠岑”引入,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面,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仙人偏向此弹琴”,让人联想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这两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音乐是自然的声音,而人类的合奏往往无法达到那种和谐美。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则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永恒。石鼎和龙潭的意象,象征着古老的智慧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片静谧的山水间体悟到了人生的无常与永恒。
最后,诗人以“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总结全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扰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归依。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强调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人”是在何处弹琴?
“无人能和阳春曲”中的“阳春曲”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比较中可以看出,李梅国的作品更倾向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沉思,而杜甫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哲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