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罗琴山》

时间: 2025-05-06 03:05:04

诗句

地尽南天涌翠岑,仙人偏向此弹琴。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

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5:04

原文展示:

地尽南天涌翠岑,仙人偏向此弹琴。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
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天尽头的翠绿山峰,仿佛有仙人在这里弹奏琴曲。没有人能与他合奏那阳春的乐曲,只有客人静静地倾听着流水的声音。山中石鼎上仍留有九次炼丹的痕迹,龙潭里常年流淌着千寻深的水。世间的事情如同尘埃一般浮躁,而这江山却是自古以来的寂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岑:翠绿的山峰。
  • 仙人:指神仙,超凡脱俗的人物。
  • 阳春曲:春天的乐曲,象征着生机和美好。
  • 流水音:溪流的声音。
  • 石鼎:古代炼丹用的鼎。
  • 丹九转:道教中炼丹的过程,九转指炼制的次数。
  • 龙潭:深潭,常用来比喻幽静的环境。
  • 萧然:形容清冷、寂静的样子。
  • 空尘迹:尘世的痕迹,形容世事的虚无。

典故解析:

  • 仙人弹琴:在古代文学中,仙人常常被描绘为高洁的象征,弹琴则是修身养性的表现。
  • 丹九转:源于道教炼丹术,象征着追求长生不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梅国,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梅国隐居山林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心态,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罗琴山》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音乐的和谐,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诗人以“地尽南天涌翠岑”引入,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面,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仙人偏向此弹琴”,让人联想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这两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音乐是自然的声音,而人类的合奏往往无法达到那种和谐美。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则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永恒。石鼎和龙潭的意象,象征着古老的智慧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片静谧的山水间体悟到了人生的无常与永恒。

最后,诗人以“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总结全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扰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归依。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尽南天涌翠岑:描绘南边的地平线尽头,苍翠的山峰如泉涌般高耸。
  2. 仙人偏向此弹琴:仙人选择在此处弹琴,暗示此地的清幽与超凡。
  3. 无人能和阳春曲:没有人能与其合奏,强调孤独与独特的境界。
  4. 有客静听流水音:客人静静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 石鼎尚馀丹九转:古老的炼丹石鼎仍留有炼丹的痕迹,象征着历史的积淀。
  6. 龙潭常注水千寻:龙潭深邃,水流不息,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幽静。
  7. 萧然世事空尘迹:对世事的淡漠与无常感慨,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8. 寂寂江山自古今:江山的寂静与永恒,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类情感,如“无人能和阳春曲”。
  • 对仗:如“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对称工整。
  • 拟人:流水被赋予了“音”的特质,表现出自然的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强调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岑:自然的美,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仙人:理想生活的追求者,象征自由与超然。
  • 阳春曲:春天的乐曲,象征生机与和谐。
  • 流水: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流动与不息。
  • 石鼎:历史的象征,代表古老智慧的结晶。
  • 龙潭:深邃与神秘,象征着内心的深刻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人”是在何处弹琴?

    • A. 北天
    • B. 西天
    • C. 南天
    • D. 东天
  2. “无人能和阳春曲”中的“阳春曲”指的是什么?

    • A. 小溪的声音
    • B. 春天的乐曲
    • C. 秋天的音调
    • D. 冬天的旋律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 A. 忧心忡忡
    • B. 超然淡泊
    • C. 无所畏惧
    • D. 热衷追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表达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
  • 《送元二使安西》:以离别为主题,体现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比较中可以看出,李梅国的作品更倾向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沉思,而杜甫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相关查询

填词 如梦令 金缕曲 玉泉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 鬓云松令·枕函香 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负俗之讥 皮字旁的字 赃污狼籍 角字旁的字 横霄 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栖遑 啸聚山林 夹壁 匕字旁的字 燕窝 原本穷末 丿字旁的字 官样词章 鼠字旁的字 良宵美景 包含绣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