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

时间: 2025-05-01 06:18:28

诗句

江枫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

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

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8:28

原文展示:

江枫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
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
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白话文翻译:

千里江边的枫树摇曳着送走飘浮的云彩,佩玉直朝天此时暂时告别。
黄菊花承载着酒杯频频自覆,青林旁系着马儿试着教人骑。
朝廷的事业留待他日再做,天下的文章重视往昔风采。
听说至尊将再度归来侧席,柏梁的高宴正待我题写诗篇。

注释:

  • 江枫:江边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气息和离别的情感。
  • 浮飔:浮云,寓意飘荡不定的情绪。
  • 玉佩朝天:指向天的玉佩,表示高洁的志向或离别的告别。
  • 黄菊承杯:黄菊花作为酒杯的承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饮宴。
  • 青林系马:青色的树林旁边系马,暗示着旅途的开始。
  • 朝端事业:朝廷上的事业,隐喻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 天下文章:指文学、诗词等,强调文化的传承与重要性。
  • 至尊:指皇帝或高位者,象征着权威与荣光。
  • 柏梁高宴:柏梁是古代宴会的场所,象征着隆重的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柏坡,清初著名词人。他出身于满族贵族,才华横溢,尤其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风格婉约清新。

创作背景: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写于清朝时期,正值纳兰性德与友人分别之际,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徐健庵是其好友,此诗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文化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情景与情感。首句“江枫千里送浮飔”通过描绘江边枫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又美丽的秋日氛围,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接下来的描写中,佩玉朝天的意象则传达了对友人高洁的祝福与期望。

“黄菊承杯频自覆”一句,展现了惜别时的饮酒场景,黄菊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长久的友谊。随后“青林系马试教骑”不仅描绘了即将启程的情景,也暗示了友人新的旅程与冒险。

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未来的思考,强调了朝廷事业和文化文章的重要性,表明作者对理想与价值的重视。最后的“闻道至尊还侧席”,不仅是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也表达了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参与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纳兰性德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枫千里送浮飔:描绘了秋日江边的枫树,传达出送别的情感。
  2. 玉佩朝天此暂辞:高洁的玉佩象征着友人的尊贵与离别的决心。
  3. 黄菊承杯频自覆:饮酒时的黄菊,象征着畅快与美好。
  4. 青林系马试教骑:暗示出发前的准备与新的开始。
  5. 朝端事业留他日:表明未来的理想与追求。
  6. 天下文章重往时:强调文化与知识的重要性。
  7. 闻道至尊还侧席:期待社会的重归与新机会。
  8. 柏梁高宴待题诗:对未来聚会的期待,表现出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江枫与黄菊的描写,隐喻离别的情感与友谊的高贵。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浮飔”和“暂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枫树、菊花、青林)烘托出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日的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事业与文化的思考,展现了高洁的情操与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 江枫:象征离别、孤独与秋天的萧瑟。
  • 玉佩:象征高洁、尊贵与告别的决心。
  • 黄菊:象征长久的友谊与美好的回忆。
  • 青林:象征新的旅程与探索的精神。
  • 柏梁:象征文化与社交的盛会,承载着诗人与社会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枫千里送浮飔”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送别的情感
    B. 秋天的气息
    C. 友谊的珍贵
    D. 以上都是

  2. “黄菊承杯频自覆”中,黄菊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忧伤
    B. 高洁
    C. 喜庆
    D. 远方

  3. 诗中提到的“至尊”指的是谁? A. 诗人
    B. 皇帝
    C. 友人
    D. 学者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的《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人生与友谊的珍视,但前者更加细腻和内敛,后者则豪放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全集》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往来道中漫兴 其二 宫词 其八十二 送余直卿廷对 登徐州城楼 宿杨溪 远别离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松柏 次白公严韵谢其寄酒与柑 答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摇易 单耳刀的字 长字旁的字 一副急泪 证券交易所 规绳矩墨 包含威的成语 行字旁的字 包含破的成语 漏洩春光 绿蓑青笠 古宪 梼杌饕餮 耒字旁的字 抓牛鼻子 锦绣河山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