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9:49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
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
买帖会禅床,佛法将何恃。
古时没有住持的事务,只有传递法旨。
如果有人能够明白色与空的道理,便可以超越生死。
庸碌的僧人迷失了根本,怎能识得西归的路?
购买一张法帖坐在禅床上,佛法又能依靠什么呢?
“色空”是佛教基本哲理之一,强调物质与虚无的对立与统一。西归则是指信仰中追求的极乐世界。诗中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吴芾,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风清新、哲思深邃著称,尤其在佛教题材的创作上有独特见解。
此诗写于吴芾在景星岩的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庸碌僧人的批判,反映了当时佛教在文化生活中的影响。
吴芾的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入探讨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尤其是对生死的理解与超越。诗中前两句指出古代并无专职的住持,强调了法旨的传递才是佛教存在的根本。而“色空”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若能领悟其中,就能超越生死的界限,达到解脱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庸僧的讽刺,指出他们迷失在表象之中,无法理解真正的佛教思想,无法找到通向解脱的道路。最后一句“买帖会禅床,佛法将何恃”发出质疑,表明对于那些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而不求深入理解的行为的无奈与批判。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佛教教义的探讨,更是对当时僧侣群体的一种反思与警示,具有较高的哲学深度和社会意义。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佛法的真正理解与内心的觉悟,批判那些仅仅依靠表面知识而不求本质的行为,传达出一种追求真理与内心自由的渴望。
吴芾的诗中提到的“色空”主要指什么?
诗中“买帖会禅床”意在表达什么?
“庸僧昧本原”中的“昧”指什么?
吴芾的此首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但吴芾更侧重于佛教的哲学,而杜甫则是在政治与个人命运的层面进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