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3
南市城边一草堂,图书左右百忧忘。
屋偏宜夏风生画,花易逢春地向阳。
不愿笙歌闻北里,为怜松竹锁西庄。
自家意思何相似,庭草青青日渐长。
在南市的城边,有一间小草堂,书籍摆放在左右,让我忘却了百般忧虑。
这间屋子适合夏天,夏风轻轻吹来,似乎在画中一般;花儿也容易在春天的阳光下盛开。
我不希望听到北边传来的笙歌声,只爱那松和竹锁住了西边的庄园。
我自己的心意为何如此相似,庭院里的草儿在阳光下渐渐长高。
孟栻,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隐逸生活为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这首诗作于隐居生活中,反映诗人对自然、书籍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生活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市边的一间草堂,勾勒出一个宁静、和谐的读书环境。开篇即以“南市城边一草堂”引入,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诗人坐在草堂内,书籍环绕,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接着,诗人描绘了草堂的环境,夏风轻拂,花儿盛开,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在表达对安静生活的向往时,诗人又对北边的笙歌声表示厌恶,显示了他对喧嚣生活的拒绝。最后,诗人通过“自家意思何相似,庭草青青日渐长”的句子,反思自己与庭院草木的关系,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同生共长的哲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充分体现了元代诗人追求清淡、自然的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厌倦,表现出一种隐逸的哲学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对哪个地方的声响表示厌恶?
“庭草青青日渐长”中的“青青”指的是什么?
答案:
对比孟栻的《题周南斋书卷》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显得淡泊名利,而孟栻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书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