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

时间: 2025-05-06 02:33:03

诗句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

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

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03

原文展示: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
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
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白话文翻译:

想要去山中拜访参寥,顺便去探梅花。
谁来做东州的客人,支公应该一同前往。
想必没有诗外的事情,姑且停下手中的闲事。
在石头上稍作歇息,留云也想一同攀登。
为了寻找梅花的发源地,先要经过南山。

注释:

  • 参寥:指的是一种植物,可能暗指高洁之士。
  • 支公:支遁,隐士,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拂石:轻轻抚摸石头,表示在山中休息。
  • 留云:可能是指云游四方的朋友,想要一同探访。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赋予孤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南山:在古代诗词中,南山常常被描绘为隐士的栖息地,象征着追求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季方,号冷泉,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宣和年间,仕途不顺,后隐居生涯,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毛滂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隐约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梅花的特有情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一句“欲入山访参寥”便引出一个探访的主题,诗人在山中寻求清静,期望与友人一同享受自然的宁静。接下来的“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则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暗示了对友人共同生活的向往。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选择暂时抛开尘世的烦恼,享受闲适的生活。接着“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描绘了在山中轻松的休息场景,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最后一句“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则将诗的主题引向梅花,梅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隐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和追寻,暗示了他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入山访参寥:表达了诗人想要进入山中访友的愿望。
  •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提到与友人支公共同游览的想法,展现彼此的友情。
  •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表示诗人希望摆脱世俗事务,享受悠闲的生活。
  • 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描绘了在山石上休息的情景,表现与自然的和谐。
  • 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最后提到寻找梅花的目的,暗示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梅花的敬仰,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孤高,代表诗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 南山:隐逸的象征,代表追求清净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支公”是指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家人
    C. 诗人的敌人
    D. 诗人的老师

  2. “欲入山访参寥”中“参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鸟类
    C. 一种山名
    D. 一种水流

  3.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D. 忽略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by 王维
  • 《梅花》by 王安石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景色,表达了隐士生活的恬淡与宁静,而毛滂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友谊的思考与梅花的崇拜,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毛滂诗文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春 幻梦 山夕 送春 病卧得季逑诗 雨夜 山空 曲渚 雨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罍的词语有哪些 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骏远 选职 瓦字旁的字 爱答不理 百里之才 旧仇宿怨 眷重 隹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大地回春 包含趣的词语有哪些 去后 磨治 见义当为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