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15
病眼看花花可怜,
胆瓶注水小窗前。
二年春日眠蚕室,
万里秋风望雁天。
双鬓改,一身闲。
杏娇枫冷梦千山。
不须鸡唱催人醒,
已听五更钟漏寒。
眼睛病了,看着花朵感到可怜;
水注在胆瓶里,放在小窗前。
两年的春天都在蚕室里睡觉,
万里之外的秋风中,望着天上的大雁。
双鬓已变白,整个人显得闲适。
杏花娇艳,枫叶寒冷,梦中千山万水。
不需要鸡鸣来催我醒来,
我已经听见了五更时分钟声的寒意。
萧劳(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思考。
此诗作于诗人身处病榻之时,透过病痛的视角,感悟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好。春日的懵懂与秋天的思索交汇,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起伏。
这首《鹧鸪天》通过病眼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病眼看花花可怜”引入,既表达了身体的虚弱,也映射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接着,诗人以“胆瓶注水小窗前”描绘了生活的单调与宁静,暗示了内心的孤寂。
“二年春日眠蚕室”,这句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诗人长时间的沉寂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后半部分则通过“万里秋风望雁天”传递出一种对秋天的渴望与思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在情感上显得沉静而深远,尤其是末尾“不须鸡唱催人醒,已听五更钟漏寒”更是点明了内心的觉醒与对时光流逝的敏感。诗人在闲适中感受到的却是无形的寒意,既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存在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沉思,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反映了在病痛中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诗中“病眼看花花可怜”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年春日眠蚕室”中的“蚕室”象征什么?
诗的末句提到的“钟漏寒”意指什么?
对比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萧劳则显得细腻而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