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3:25
满江红 寄张蓝山
作者:张之翰 〔元代〕
古木寒藤,高岸底萧然舟宿。
一夜雨朔风吹浪,浪高于屋。
梦觉蓬窗无共语,此时正自怜幽独。
道蓝山老子送诗来,挑灯读。
辞与理,俱能足。
从别后,情尤笃,想鬓毛如鹤,目睛如鹘。
四海如公知已少,有心日日相追逐。
恨濯缨亭远水萦纡,山重复。
在古老的树木和寒冷的藤蔓间,船只停泊在高岸的寂静之地。
一夜之间,北风和雨水吹打着波浪,波浪高得超过了屋顶。
梦中醒来,窗外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此时我独自感到怜惜。
听说蓝山的老朋友寄来了诗,我点亮灯火,细细品读。
言辞与道理都能让我满足。
自从分别后,情谊更加深厚,回想起你白发如鹤,眼睛如鹰。
四海之内,知音已然稀少,心中有意,每天都在追逐。
唯恨那濯缨亭远,水流缠绵,山重水复。
张之翰,元代诗人,字子翰,号玉斋,生于元代,因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被后人称道。张之翰的作品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元代文人的风范。
《满江红》是张之翰寄给朋友张蓝山的诗作,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诗中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满江红 寄张蓝山》以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而著称。诗开篇即以“古木寒藤,高岸底萧然舟宿”描绘出一种孤寂、冷清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梦觉蓬窗无共语”,表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他在雨夜中醒来,窗外的寂静与孤独让他倍感无奈。
诗中提到“道蓝山老子送诗来,挑灯读”,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显示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通过“辞与理,俱能足”,可以看出他不仅重视友谊,更重视思想的交流。
后半部分“从别后,情尤笃”,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情感愈加深厚,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积淀。最后,诗人用“恨濯缨亭远水萦纡,山重复”来表达自己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脆弱,寄托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厚,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友谊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蓝山”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自然景物
诗中“辞与理,俱能足”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只重视情感
b) 诗人重视文学与思想的交流
c) 诗人不喜欢交朋友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a) 环境恶劣
b) 没有朋友
c) 思念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