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53:11
作者: 姜任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廿四桥下秋水清,廿四桥上秋月明。
水清月明两相向,登桥一望知秋情。
秋入江南早,凋动江南草。
可惜杜司勋,不耐秋风老。
风飒飒,露泥泥。
砧杵急,鸿雁飞。
青楼十二今何在,梦绕扬州归未归。
桥下水流流不止,繁华流入西江里。
二分明月谁为绳,尚在人间照空水。
二十四桥下的秋水清澈,二十四桥上的秋月明亮。水清月明相映成趣,登上桥一望,便知秋天的情怀。秋天在江南来得早,江南的草也开始凋零。可惜杜司勋,难耐秋风的侵袭。风轻轻吹拂,露水湿润泥土。砧板和杵声急促,鸿雁在空中飞翔。那青楼的十二位歌妓,如今又在何处?梦中时常思念扬州,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桥下的水流淌不息,繁华的岁月也随着流入西江。明亮的月光,谁能将它束缚,依然在人间照耀着空旷的水面。
作者介绍:
姜任修,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常反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在扬州游历时,感受到江南的秋意,情感深沉,抒发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十四桥望月歌》以二十四桥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江南水乡景色,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诗中通过清澈的水和明亮的月相映成趣,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登桥一望知秋情”表达了对秋季的深刻感受,情感细腻而富有层次。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往昔的追忆,提到“可惜杜司勋,不耐秋风老”。这里引入杜甫,既是对文人情怀的共鸣,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通过描绘“风飒飒,露泥泥”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秋风瑟瑟的氛围。
最后,诗人以“桥下水流流不止,繁华流入西江里”收尾,水流的不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二分明月谁为绳”则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独特风韵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水与明月,抒发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廿四桥”是指哪个地方的桥?
诗中提到的“杜司勋”指的是哪位著名诗人?
“桥下水流流不止”表达了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