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3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39:21
空梁曾是营巢处,
零落年时侣。
天南地北几经过,
到眼剩山残水已无多。
夜深案牍明灯火,
阁笔凄然我。
故人热血不空流,
挽作天河一洗为神州!
这空荡的梁上曾经是我们的栖息之地,如今伴侣已经零落,年岁渐渐流逝。我们曾在南方和北方游历了多少地方,如今眼前只剩下光秃的山和干涸的水。夜深人静时,我在案上点着明亮的灯火,孤独地写着字,感到无比凄凉。昔日的朋友们曾为国家流下热血,他们的牺牲将化作天河,洗净这片神州大地。
汪精卫(1883-1944),字仲明,号逸仙,近现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早年参与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的政治要职,因其政治立场而备受争议。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
该诗产生于汪精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憧憬。
《虞美人 其三》展现了诗人对失去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的深情关怀。开篇以“空梁曾是营巢处”引入,便勾勒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情感,房梁的空荡象征着曾经的温暖与陪伴的消逝。接下来的“零落年时侣”道出时间的流逝与朋友的逝去,令人感慨万千。
“天南地北几经过”,此句表达了诗人过往的漂泊经历,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变迁。随着景象的转变,“到眼剩山残水已无多”则展现了诗人对当前荒凉景象的无奈与心痛,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的隐喻。
夜深时的孤独写照“夜深案牍明灯火”,灯光下的孤独与凄凉,正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暗示着他在国家动荡时期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后半部分转向对故人的追忆,“故人热血不空流”,表达了对牺牲者的敬仰与怀念,强调了为国家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结尾的“挽作天河一洗为神州”,展现了诗人希望通过故人的牺牲,来洗净国家的污浊与黑暗,为神州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展现了他对故人牺牲的敬仰与未来的希望,情感真挚而深邃,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中“空梁曾是营巢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过去的温暖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自然的赞美
“故人热血不空流”中的“故人”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恩师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爱情的追忆
B. 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
C. 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