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9:13
《六丑 一月十六夜病作》
作者:卢青山
怅孤灯泛冷,正和著冬宵病臆。
病谁种之?且驱流八极?一半风隙。
小院无愁者,剩梧疏叶,挂几声吁息。
庭乌自是长年泣,却闭深枝,千般哑寂。
江山苦无蓑笠,便仓皇雪浪,如笼盖入。
卢医踪迹。料围炉酒笛。
一任膏肓下天地怵。
更谁管到蜗室,正窗萧古孔,梦危蒿壁?
仍一枕暑间凉席。
欹龟壳小唱新词未就,泪休先滴。
看三径谁扣苔栅?
但强吟莽莽滔滔句,试冲寒力。
在寒冷的孤灯下,我感到忧伤,正好与冬夜的病痛相伴。
这病是谁造成的呢?且将它驱散到八方?只剩下那一丝风的缝隙。
小院中无忧无虑的人,剩下梧桐树的稀疏落叶,挂着几声叹息。
庭院中的乌鸦本是长年哀鸣,但却在深枝中闭口无言,万般寂寞。
江山苦苦没有蓑笠,便在纷飞的雪浪中,像是被笼子罩住。
卢医的足迹,或许在围炉边有酒和笛声。
我任凭病痛在体内肆虐,天地间都感到惶恐。
谁又会关心我的蜗居?窗外萧瑟古老,梦见的都是危危的蒿壁?
我仍然躺在暑气中,凉席上。
斜倚着龟壳小唱的曲子还未完成,泪水却先滴落。
看看三条小径,谁在拍打苔藓的栅栏?
我只好勉强吟诵那浓厚的句子,试图冲破这寒冷的力量。
卢青山,现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歌的创作与研究。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善于运用传统诗词的形式表达内心的纷扰与思考。
此诗写于冬季,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病痛中思索生命的意义与孤独的感受。在冷清的环境中,诗人与自然对话,反思自身的病痛与生存状态。
《六丑 一月十六夜病作》是一首充满了孤独与病痛感的诗作,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透过孤灯的微光,感受到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压抑的氛围。孤灯、冬夜、病痛等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诗的开头以“怅孤灯泛冷”引入,描绘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接着提到病痛的来源,似乎在追问生活的意义。诗中提到“小院无愁者”,表现出一种对外界无忧无虑的羡慕,而自己却在病痛中无法自拔,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诗中还借助乌鸦的哀鸣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尤其是“江山苦无蓑笠”的句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无奈与痛苦。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修辞,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最终,诗人以“试冲寒力”收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面对病痛与孤独,仍然努力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病痛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借助景物的描绘展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解脱的情感。虽然身处困境,诗人仍试图通过吟诵来寻找一丝安慰,体现了对生命的坚持与希望。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冬夜的孤独?
A. 孤灯
B. 小院
C. 庭乌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江山苦无蓑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助与绝望
C. 轻松愉快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自然景色
B. 内心的孤独与病痛
C. 社会现象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