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40
制幽兰妙谱,倩玉指朱弦微拨。调高韵谐,泠泠环佩彻,忽告弦觉。未讶盟言变,暮春光景,付雨中啼鴂。云山自此愁千叠。望眼成枯,回肠绕结。西楼待歌怨阕。怕苍凉极处,如意先折。香寒重爇。遇飞琼绛阙。再把柔荑手,头尽雪沧桑换几尘劫。叹珍珠纵赐,密函羞拆。家国恨掷与东流逝水,自拚长诀人闲世,如梦消灭。正夜阑暗数铜壶漏虚帘坠月。
我用幽兰的乐谱,轻轻拨动朱弦,细腻的指法让音调高亢而和谐,清脆的佩环声传遍四方,忽然间我察觉到弦音的变化。未曾料想到誓言已经改变,暮春的光景在雨中啼叫的杜鹃声中流逝。远方的云山让我的愁绪重重叠叠。目光望去已是枯竭,心中纠结缠绕。西楼上等待唱歌的怨曲已然停阕。害怕在苍凉的极处,如意已然折断。香寒再重,依旧遇见飞舞的琼花和红阙。再次握住那柔软的手,头发已换尽沧桑,几度尘世风劫。感叹即便珠宝赠予,也羞于拆信。对家国的恨已抛洒于东流的逝水中,我拼尽全力与人间的长诀,如梦幻般消逝。正值夜阑,暗中数着铜壶滴漏,虚帘下月影飘落。
汪东,清代诗人,字子佩,号澹庵,生于1730年,卒于1798年。汪东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后人称道,尤其擅长词作。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六丑》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替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这首诗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思考。
《六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繁复的诗。全诗以音乐为引子,开篇便描绘出美妙的乐曲和细腻的指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誓言变更、春光易逝的感慨,从而引发对人生、爱情与家国的深刻思考。
诗中“云山自此愁千叠”的句子,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无奈,愁绪如云层般重重叠叠,似乎无法解脱。而“西楼待歌怨阕”则点明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整首诗在音乐与愁苦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的感受。
诗的最后,夜阑低垂,铜壶滴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带给人一种深深的惆怅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六丑》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作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无奈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往昔美好的追忆、对现实变迁的无奈,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音乐的表现,揭示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感伤。
《六丑》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朱弦”主要是指什么?
诗中“未讶盟言变”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