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商调】秦楼月》

时间: 2025-08-07 17:53:17

诗句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旁花行到,旧题诗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7:53:17

商调 秦楼月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原文展示: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旁花行到,旧题诗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白话文翻译:

我穿上轻便的鞋子,出门就来到了西湖的路上。在这条西湖路上,旁边的花儿一路盛开,走到以前写诗的地方。在瑞芝峰下的杨梅坞,看到松树还未结束,心中催促着我想要回去。想要回去,吴山的云层变得阴暗,又在思虑着即将要下雨。

注释:

  • 寻芳屦:寻花的轻便鞋,象征游玩。
  • 西湖路:指的是风景优美的西湖旁的小路。
  • 瑞芝峰:指的是一个著名的山峰,象征自然之美。
  • 杨梅坞:特指生长杨梅的地方,增加了诗的地方色彩。
  • 吴山:指的是位于江南的山,暗指天气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词人,生于元代中期,擅长写词,作品多描写江南的山水风情,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南宋遗民对故国的眷念与思乡情怀的普遍流露,作者通过描写西湖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秦楼月》是一首极具江南水乡情韵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依恋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场景,轻盈的鞋子象征着游玩的轻快,而西湖路则是这段旅程的起点。接着,诗人提到“旁花行到,旧题诗处”,展示了他在这条路上的回忆与感慨,仿佛在追寻过去的美好时光。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来到瑞芝峰下的杨梅坞,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归去的思考。诗的最后两句“吴山云暗,又商量雨”不仅暗示了天气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心中涌动的情感与归属感。整体上,这首词通过清丽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诗人出门游玩,轻便的鞋子暗示了一种轻松的心境。
    2. “西湖路,旁花行到,旧题诗处”:描绘了沿路的花朵,唤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3.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在美丽的自然中,诗人感受到归家的催促。
    4.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天气变幻,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暗”暗示心情的沉重。
    • 拟人:将松树与归去的情感联系,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承载了许多文化和情感。
  • 杨梅:代表了自然的鲜活与生机,连接了记忆与现实。
  • 吴山云:象征着变化与不可捉摸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寻芳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鞋子
    B. 一种花
    C. 一条路
    D. 一座山

  2. 诗中提到的“吴山”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希望
    B. 天气的变化
    C. 诗人的思念
    D. 自然的美丽

  3.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参考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张可久的《秦楼月》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张可久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燕二首 药洲四首 南康赵明府赠予四诗和其首篇二首 米元章有帖云老弟山林集多于眉阳集然不袭古 六言二首赠月蓬道人 至人六言 石竺山二十咏 贺新郎·辇路东风里 同安权县林丞和余二首趁韵答之 戊午上巳谒何恭人坟三绝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护牌 畦陌 拿下马来 干字旁的字 溯流穷源 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每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阴摽 耒字旁的字 豫戒 不成器 卜字旁的字 靡颜腻理 颛擅 田字旁的字 郊寒岛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