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58
看重来似旧,只多我,鬓霜稠。
笑地借桃源,生同葛蔓,早忘神州。
温柔,选歌逐舞,似隔江商女不知愁。
花月欢情未减,河山涕泪全收。
风流,一醉换貂裘,梦早觉青楼。
甚不衫不屦,形骸放浪,顾我还羞。
归休,就荒菊径,逞霜容犹待主人秋。
都道不如去也,相招先谢吟俦。
重回故地,似乎一切如旧,只我鬓发已生霜。
笑意满面,借桃花源的美景,恍若与葛蔓同生,早已忘却了神州的忧愁。
温柔地挑选歌舞,似那隔江的商女毫不知愁。
花月的欢情依旧未减,河山的泪水早已收起。
风流潇洒,一醉换来貂裘,梦中早已觉醒于青楼。
怎能不穿衣不履,形体放纵,回首时还觉得羞愧。
归去吧,走在荒菊的小径上,霜容依旧在等待着主人秋天的到来。
大家都说不如离去,我先向诗友们道谢再说。
张伯驹(1899-1980),字仲明,号伯驹,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修养深厚,尤其在书法和国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写于张伯驹重游沪上,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在岁月变迁中对旧时光的深情怀念。
《木兰花慢 其二 重至沪上寄故都诸词友》是张伯驹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抒发。诗的开篇“看重来似旧,只多我,鬓霜稠”便引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随着岁月的推移,诗人发现自己已然苍老,鬓发中夹杂了霜白,表现了生命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
接下来的句子借用“桃源”与“葛蔓”,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的逃避。在繁华背后,诗人内心却是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在描绘温柔的舞蹈和歌声时,诗人以“隔江商女不知愁”来反衬自己的忧伤,与他人愉悦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花月欢情未减,河山涕泪全收”则是对过去欢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面对美好的事物,依旧感到内心的悲凉。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归去的渴望,尽管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他内心依旧希望回归自然与简朴,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张伯驹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深刻感慨,既有对过往光阴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深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忧愁。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是怎样的?
诗中“隔江商女不知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