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慢 送亲家丈(原作又从南塘本改)问》

时间: 2025-07-26 20:02:53

诗句

又东门送客,侧身西望长嗟。

算万里功名,几番风雨,何限云沙。

相看已过半百,甚年年、各在一天涯。

秋气偏催过雁,疏烟细点归鸦。

旌旗未卷鬓先华。

清泪落悲笳。

问蜀道登天,锦城虽好,得似还家。

关心老来婚嫁,要与余、邻屋共烟霞。

到□征西车马,轮他杜曲桑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02:53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送亲家丈(原作又从南塘本改)问
作者:元好问 〔元代〕

又东门送客,侧身西望长嗟。
算万里功名,几番风雨,何限云沙。
相看已过半百,甚年年各在一天涯。
秋气偏催过雁,疏烟细点归鸦。
旌旗未卷鬓先华。清泪落悲笳。
问蜀道登天,锦城虽好,得似还家。
关心老来婚嫁,要与余邻屋共烟霞。
到征西车马,轮他杜曲桑麻。


白话文翻译

在东门送别客人,我侧身向西长叹。
算一算,这万里功名,经历了多少风雨,何止是云和沙。
我们彼此相看已经过了半百,年年却各在天涯。
秋天的气息偏偏催促大雁南飞,稀疏的烟雾淡淡点缀归鸦。
旌旗尚未卷起,我的鬓发却已先显华白,清泪落下伴随悲笳的声声。
问蜀道登天,虽然锦城美好,却不及回家。
关心老来婚嫁,愿与邻居共赏烟霞。
若要征西的车马,轮回在杜曲桑麻之间。


注释

  • 东门:古时的城市东门,象征送别的地方。
  • 侧身西望:侧身向西方看,表达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 万里功名:指远大的理想和成就。
  • 云沙:比喻经历的坎坷和艰难。
  • 秋气:秋天的气息,带有萧瑟感。
  • 归鸦:归来的乌鸦,象征归乡的希望。
  • 旌旗:军旗,象征征战。
  • 锦城:指四川成都,因其美丽而得名。
  • 烟霞:烟雾和云霞,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隐”,是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深受后人喜爱。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较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送别亲家丈,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通过送别的场景,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在追寻功名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风雨,感到人生的无常与艰辛。随着年岁渐长,诗人与友人却各在天涯,彼此相望,感慨万分。

秋天的气息催促着归雁,象征着归乡的希望和对故土的思念。诗中“旌旗未卷鬓先华”一句,透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清泪的落下更是直击人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婚嫁的关注,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故土的思念。诗人用优美的意象和细致的情感,将离别和归乡的主题完美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东门送客:再一次在东门送别客人,暗示离别的频繁。
  • 侧身西望长嗟:向西侧身而望,发出长叹,表达思念和惆怅。
  • 算万里功名:思考过去所追求的成就与荣耀,反映出人生的追求。
  • 几番风雨,何限云沙:经历了许多风雨,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 相看已过半百:彼此相见已经过了五十年,感叹时间的流逝。
  • 年年各在一天涯:每年都在不同的地方,体现出时光的无情与距离的遥远。
  • 秋气偏催过雁:秋天的气息催促大雁南飞,象征离别与思乡。
  • 疏烟细点归鸦:稀疏的烟雾中点缀着归来的乌鸦,暗示归乡的希望。
  • 旌旗未卷鬓先华:军旗尚未卷起,白发却已显现,表达人生的无常。
  • 清泪落悲笳:泪水伴随着悲笳的声音,传达内心的忧伤。
  • 问蜀道登天:询问通往蜀地的路途,暗示对远行的思考。
  • 锦城虽好,得似还家:虽然锦城美好,但不及回到家乡的感觉。
  • 关心老来婚嫁:关心自己年老后的婚嫁,体现对生活的向往。
  • 要与余邻屋共烟霞:希望与邻居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 到征西车马:提到征西的车马,反映出对远行的期待。
  • 轮他杜曲桑麻:轮回于杜曲桑麻之间,象征着平凡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沙”比喻人生的艰难。
  • 拟人:将秋气、归鸦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清泪落悲笳”与前句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门:象征离别之地。
  • 秋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乡的情绪。
  • 归鸦:象征归乡的希望。
  • 清泪: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思念。
  • 锦城:美好的地方,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门”象征什么?
    A. 欢迎
    B. 离别
    C. 聚会

  2. “旌旗未卷鬓先华”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自豪
    C. 感叹

  3. 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珍视与向往
    C. 失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元好问在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时,李白更偏向于豪放洒脱,而元好问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思。李白的作品多强调自由与豪情,而元好问则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出对亲情和故乡的深切眷恋。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元好问诗词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张叔潜登第 除夜吟 十六贤(闲暇) 秋日有作二首 和曾守祈雪二首 和郑国器六首 其二 题扇二十四首 陇头吟 闲过小圃督治冬蔬 结客少年场行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包含谁的词语有哪些 相天 包含状的成语 养精畜锐 包含咏的词语有哪些 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一褱而论 东怨西怒 双人旁的字 道高望重 飞字旁的字 人各有志 甘贫守志 百务具举 竿头日上 折文旁的字 狡童 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