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永遇乐》

时间: 2025-05-02 15:04:22

诗句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

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

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

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

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

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

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4:22

原文展示:

《永遇乐》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
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
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
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
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
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
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述了一个人身处绝壁孤云之间,身旁有冷泉和高耸的竹子,茅草屋似乎已被人遗忘。他已经在这里滞留了三年,思念的情感在千里之外,梦境中仿佛风烟飘荡。老天爷似乎对他开玩笑,依然把他困在世俗的羁绊中。他的身体就像一只孤舟,在浩瀚的风浪中漂泊。中台的黄土堆积,官仓里的红色腐朽,换来了世俗的容貌和状态。在枕边吟咏诗句,梦中得到了灵感,虽然笑了却依然感到惆怅。可怜的是,镜子里映出满头的白发,虽然有所成就,却如同名声般千丈高。最后,他问什么时候能喝酒如江河一般,自由地歌唱,放纵自我。

注释:

  • 绝壁:指陡峭的山壁。
  • 孤云:孤独的云,形容孤寂的环境。
  • 冷泉:清凉的泉水,象征着宁静。
  • 茅舍: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羁鞅:指束缚,限制。
  • 扁舟:小船,象征孤独漂泊。
  • 浩浩:形容广阔而浩荡的气势。
  • 星星白发:形容年纪渐长,白发苍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池,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兼擅诗文,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兼有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永遇乐》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时值金朝灭亡,社会动荡,个人生活的困扰与不安,促使他写下这首词,倾诉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永遇乐》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词的开头通过“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描绘了一个孤寂的环境,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一种隔绝尘世的宁静。然而,随之而来的“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又将这种宁静打破,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遥远,使得思念之情愈加沉重。

在情感的表达上,词人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无奈。“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将自我比作一叶扁舟,在浩荡的风浪中漂流,流露出一种无助和孤独感。同时,他又通过“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表达了对自我放纵、追求自由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矛盾,最终在对自由的向往中留下一丝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描绘一个隔绝于世、宁静的环境。
  • 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远距离,梦境中仿佛有风烟的飘渺。
  • 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苍天似乎在开玩笑,困住我在世俗的束缚中。
  • 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比喻自己如同孤舟,在风浪中漂泊,表达无奈与孤独。
  •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对比官场的腐败与个人的世俗,感叹人生的无奈。
  • 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在梦中获得灵感,虽然笑着,但内心仍感惆怅。
  • 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白发苍苍,成就与名声的对比,反衬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对自由与放纵的渴望,表达对人生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此身似扁舟一叶”以舟比人,表达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词在形式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句式的重复使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永遇乐》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孤独、思念与对自由的渴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俗的束缚。词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云:象征孤独与隔绝。
  • 冷泉:象征宁静与清澈。
  • 扁舟:象征漂泊与无助。
  • 白发:象征年华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永遇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元好问
    • D. 苏轼
  2. 诗中“此身似扁舟一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孤独
    • C. 幸福
    • D. 愤怒
  3. 词中“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自由
    • C. 名声
    • D. 权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长恨歌》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对比元好问的《永遇乐》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苏轼通过历史和个人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怀,而元好问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反思,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研究》
  • 《古诗词选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报政还出庐山下见莳秧者 花源图 大河 海云庵 读刘蕡传 芒稻河 飞壑 平章砦 吴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危开头的成语 鳥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局宇 私字儿的字 讳匿 麻字旁的字 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闻风而兴 菲才寡学 劳动纪律 破酒 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甘之若饴 峚山 寡不敌众 龍字旁的字 不可缺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