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遁初先生》

时间: 2025-04-26 03:28:50

诗句

流血竟五步,伤心此国殇。

风云愁黯黯,水月幻茫茫。

申浦原吾土,桃源是故乡。

灵均应痛哭,谁为遣巫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0

原文展示:

挽遁初先生
蒋士超 〔近代〕
流血竟五步,伤心此国殇。
风云愁黯黯,水月幻茫茫。
申浦原吾土,桃源是故乡。
灵均应痛哭,谁为遣巫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沉痛感受。诗的开头提到“流血竟五步”,象征着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流亡。接着“伤心此国殇”,明确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哀痛。随之而来的“风云愁黯黯,水月幻茫茫”描绘出诗人忧愁的心境,感受到风云变幻、前途渺茫的无奈。接下来的“申浦原吾土,桃源是故乡”展示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申浦代表着故乡的土地,而桃源则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地。最后一句“灵均应痛哭,谁为遣巫阳”则引入了历史人物和神话,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

注释:

  • 流血: 直接描绘战争和流亡的场景。
  • 国殇: 指国家破亡、人民受苦,带有强烈的忧国之情。
  • 风云愁黯黯: 风云变幻,喻指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申浦: 是指诗人故乡的地名,代表着个人的根。
  • 桃源: 出自《桃花源记》,象征着理想和宁静的生活。
  • 灵均: 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屈原,代表着对国家忧虑的文人。
  • 巫阳: 指的是巫文化中的神祇,可能与命运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超,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善于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对时局的深切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使得诗歌充满了悲伤和无奈,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挽遁初先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诗中“流血竟五步”的开篇,便直白地揭示了国家遭难的惨状,瞬间拉近了读者与国家命运的距离。接下来的“伤心此国殇”不仅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是悲伤和沉重的,尤其是“风云愁黯黯,水月幻茫茫”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忧虑。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和人事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诗意更加深邃。对故乡的思念在“申浦原吾土,桃源是故乡”中得到了升华,诗人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在追求一个理想的栖息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一句“灵均应痛哭,谁为遣巫阳”则引出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命运的无奈,给人以深思。整首诗在传达悲痛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血竟五步: 暗示战争的惨烈,战士们虽行走不远,但已是满身伤痕,暗喻国家动乱的痛苦。
  • 伤心此国殇: 表达对国家破亡的哀痛,情感真挚动人。
  • 风云愁黯黯: 意象运用,描绘了时局的不安与心境的愁苦。
  • 水月幻茫茫: 水与月代表着虚幻与无常,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申浦原吾土: 直接指向故乡,表现出对根的眷恋。
  • 桃源是故乡: 期望和理想的对比,桃源是乌托邦的象征。
  • 灵均应痛哭: 引用屈原,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悲悼。
  • 谁为遣巫阳: 发问句,表达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风云”比喻国家的动荡,“水月”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 “流血”与“伤心”,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
  • 拟人: “灵均应痛哭”,将历史人物赋予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国殇”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痛苦与对故乡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个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血: 代表战争与牺牲。
  • 风云: 象征变幻不定的命运。
  • 水月: 代表虚幻与渺茫。
  • 桃源: 代表理想的生活与宁静之地。
  • 灵均: 历史的悲剧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均”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屈原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申浦”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理想
    • B. 诗人的故乡
    • C. 诗人的敌人
    • D. 诗人的朋友
  3. “风云愁黯黯”中“风云”象征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国家动荡
    • C. 人生哲理
    • D.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屈原
  2. B. 诗人的故乡
  3. B. 国家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与《挽遁初先生》均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沉痛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失落,而蒋士超则更突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故乡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近代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历史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本斋 寄题分宜簿舍怀古阁为刘公度赋 怀灵山呈元衡 漫兴十一首 其十 赠别欧阳全真三首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其十七 落叶 挽李舒州二首 其一 寄青原山常不轻 上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僝自僽 黍字旁的字 包含弭的词语有哪些 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歺字旁的字 风头 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徽言 酷能 舟字旁的字 包含赖的成语 骇涩 自郐而下 三框儿的字 沛泽 情不自禁 以瞽引瞽 急张拘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