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平韵十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30 22:39:49

诗句

欲揽清风两袖空,依稀人面梦还逢。

伊人月下犹梅萼,词客风中似鹤翁。

长水复,小山重,武陵一梦共桃红。

乍惊寒露湿襟袂,不见春花只见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9:49

原文展示:

欲揽清风两袖空,依稀人面梦还逢。
伊人月下犹梅萼,词客风中似鹤翁。
长水复,小山重,武陵一梦共桃红。
乍惊寒露湿襟袂,不见春花只见松。

白话文翻译:

想要揽住清风,却发现两袖空空,依稀的梦中又见那人面容。
在月光下,那位佳人依然像梅花的花萼,词人风中仿佛成了鹤翁。
长长的水面再现,小山重叠,仿佛在武陵桃源的梦中与桃花相伴。
忽然被寒露打湿了衣襟,不见春花,只看见苍松。

注释:

  • 欲揽:想要抓住。
  • 清风:清爽的风,象征着自由与清雅。
  • 两袖空:两袖空空,表示无物,暗示追求的无果。
  • 依稀:模糊、隐约的意思。
  • 梅萼:梅花的花萼,象征着美丽和清冷。
  • 词客:指写词的人,这里暗指作者自己。
  • 鹤翁:指年长的鹤,寓意高洁的隐者或文人。
  • 长水:长长的水面,象征宽广的河流。
  • 武陵:指武陵桃源,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 寒露:秋季的露水,代表寒冷的季节。
  • 襟袂:衣襟和袖子,象征着人的装束。

典故解析:

  • 武陵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桃花盛开的理想社会,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鹤翁: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高洁,鹤翁常被视为隐士或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擅长古体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平韵十二首 其一》通过清秀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清风明月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开篇的“欲揽清风两袖空”,直接表达了对自由与清雅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空虚的无奈,暗示追求的艰辛与现实的无情。接着,诗人回忆起佳人的容颜,借月下梅萼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氛围,这种情感既有缅怀,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提到的“武陵一梦共桃红”,通过武陵桃源的典故,诗人不仅描绘了理想境界的美好,还表达了对该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乍惊寒露湿襟袂”作结,突显出季节的变迁和对春天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揽清风两袖空:想要抓住自由的清风,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2. 依稀人面梦还逢:在梦中依稀看见那人的面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3. 伊人月下犹梅萼:佳人在月光下,犹如梅花的花萼,象征着美丽和清冷。
  4. 词客风中似鹤翁:词人在风中,仿佛成了高洁的鹤翁,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5. 长水复,小山重:长长的水面和重叠的小山,描绘了自然的美丽。
  6. 武陵一梦共桃红:在武陵桃源的梦中,与桃花共舞,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7. 乍惊寒露湿襟袂:忽然被寒露打湿了衣襟,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失落。
  8. 不见春花只见松:看不见春天的花朵,只看到苍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和对孤独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佳人比作梅萼,突显其清丽。
  • 拟人:将风中词人的形象描绘得如同鹤翁,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如“长水复,小山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自由与洒脱,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状态的渴望。
  • 梅萼:象征清冷与美丽,表现出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 武陵:象征世外桃源,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寒露:象征季节的变迁,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揽清风两袖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快乐

  2. “武陵一梦共桃红”中的“武陵”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过去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寒露”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季节的变迁与孤独
    C. 生命的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鹧鸪天平韵十二首 其一》中的月夜意象,均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前者更多的是豪放,而后者则显得细腻和忧伤。

参考资料:

  • 崔荣江诗集
  • 《古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桃花源文化》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渭君属题丐斋校词图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春晚 浣溪沙 江南秋暑特盛,冥想闽中山居景物,赋寄王筱婧明溪 浣溪沙·前词意有未尽,更成小令二章,示讱丈 其一 浣溪沙四十四首 其三十五 回归 浣溪沙 其一 谴梦 浣溪沙·少梅为余作醉月颦霞图,赋此纪之 浣溪沙 元宵公园 浣溪沙 社稷坛白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字头的字 乚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怒恶 姑负 冗不见治 鸡化 宝盖头的字 察己知人 说事 震耳欲聋 包含遮的成语 贫富不均 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身丁米 支字旁的字 敬老尊贤 包含泻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