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0:58
玉楼春 雨中戏书
作者:刘敏中 〔元代〕
玉簪叶趁芭蕉大。低映阶墀高映座。
雨来时节一般鸣,点点声声要磨和。
芭蕉重被风吹破。狼藉玉簪看又过。
萧骚长与两相宜,赖有竹君三五个。
全诗翻译:
玉簪的叶子像芭蕉一样大,低低地映照着台阶,高高地映照着座位。
雨季来临时,四处都是鸟鸣声,细细的声音要磨合在一起。
芭蕉树被风吹得破烂不堪,狼藉的玉簪随风飘散,过了一阵又恢复原状。
萧声与这萧条的景象长久相宜,幸好有三五个竹子朋友相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敏中(约1290年-1345年),元代诗人,字仲明,号秋水,生于浙江,因其诗歌清新脱俗而受到称赞。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时,诗人在雨中写诗,借助自然景象与音乐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心态。
《玉楼春 雨中戏书》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雨中自然环境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描写了玉簪叶子与芭蕉的生长状态,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雨声,仿佛是自然的合奏,点点声声如同心灵的低语,使人感到一种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芭蕉被风吹破的狼藉情景,似乎暗示着人生中的无常与脆弱。
最后一句以“竹君三五个”结束,给人一种温暖的陪伴感,竹子象征着清雅与坚韧,与前面的忧伤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反映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呈现了雨中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和谐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哪种植物与玉簪对比?
诗中“点点声声要磨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提到“竹君”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