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 楼前老松》

时间: 2025-05-01 18:57:25

诗句

苍髯铁面,有恨何人见。

独抚霜皮嗟晼晚,望断去鸿来燕。

云间鳞爪峥嵘,年来空梦飞腾。

难抑平生叱咤,风来尽作涛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25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楼前老松
作者: 冯永军

苍髯铁面,有恨何人见。
独抚霜皮嗟晼晚,
望断去鸿来燕。
云间鳞爪峥嵘,
年来空梦飞腾。
难抑平生叱咤,
风来尽作涛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苍老的松树,似乎经历了许多沧桑,面容严峻,满脸愁苦却无人理解。它独自抚摸着自己的树皮,感叹时光流逝,遥望着南飞的鸿雁和燕子。云间的松树枝干如同鳞爪般峥嵘,岁月如梦,难以捉摸。尽管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昂与不平,随风而来的声音却只化作涛声。

注释

  • 苍髯铁面: 形容松树的颜色苍老,面目严峻。
  • 霜皮: 指松树的树皮,经历风霜而显得更为坚韧。
  • 去鸿来燕: 意指候鸟的迁徙,象征时光的流逝。
  • 鳞爪: 比喻松树的枝干,形象地表达其坚韧与挺拔。
  • 叱咤: 指声势浩大,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永军,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常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现代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老松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苍髯铁面的松树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象征,更是岁月沧桑的化身。诗中的“霜皮”代表了岁月的磨炼,而“去鸿来燕”则传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诗人在独自抚摸松树时,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随着风的来临,松树的声音化作涛声,象征着内心的激荡与对过往的无奈叹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思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苍髯铁面: 描绘松树苍老、坚韧的外观,暗示了岁月的沉淀。
    2. 有恨何人见: 传达松树的孤独与无奈,其苦闷无人知晓。
    3. 独抚霜皮嗟晼晚: 松树在晚霞之中感叹时光流逝,独自承受岁月的重压。
    4. 望断去鸿来燕: 目送南飞的鸟,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5. 云间鳞爪峥嵘: 描述松树在云间高耸的形象,彰显其坚强。
    6. 年来空梦飞腾: 反映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忆与渴望。
    7. 难抑平生叱咤: 表达内心的不平与激荡,暗示对人生的无奈。
    8. 风来尽作涛声: 随着风的来临,内心的激荡化作涛声,象征着情感的释放。
  • 修辞手法:

    • 比喻: “鳞爪”形象地比喻松树的枝干,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松树被赋予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松树的形象,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

意象分析

  • 老松: 象征岁月的积淀与坚韧的生命力。
  • 霜皮: 代表经历风霜后的坚韧与不屈。
  • 鸿雁与燕子: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髯铁面”形容的是哪种植物?

    • A. 松树
    • B. 柳树
    • C. 桃树
    • D. 橡树
  2. “去鸿来燕”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时光流逝
    • C. 战争
    • D. 旅行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松树的形象?

    • A. 排比
    • B. 比喻
    • C. 拟人
    • D.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诗词对比:

  • 李白冯永军的诗歌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的作品更多表现豪情壮志,而冯永军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冯永军诗集》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思潮》

相关查询

玉芙蓉·雨窗小咏 摩诃罗国娑般檀寺述志 南天路言怀 哀求法汉僧 菩萨蛮 其二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_夏目衔泥燕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 【黄钟】愿成双_梅脸退,柳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呻毕 痒磨树者 麦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燕麦兔葵 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耒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橄榄 酷偿 时效 踌躇不定 追配 巧不若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