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8:49
减字木兰花四首·初至清溪除夕 其三
作者: 汪岳尊
无愁儿女。围坐灯前争笑语。
多累中年。马革空余志可怜。
师曲为老。疲敌终看任摧扫。
利害所趋。裁制才闻经济呼。
全诗翻译:
没有愁苦的儿女,在灯前围坐,争相谈笑。
中年人多是疲惫,马革之志已变得可怜。
老兵的歌声已成往事,疲惫的敌人任人摧残。
利益的驱使,只听得到经济的呼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岳尊,现代诗人,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家庭团圆的温馨与个人内心的困惑,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比温馨的家庭团聚和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开头“无愁儿女”描绘了一幅温暖的画面,家庭成员在灯下欢声笑语,似乎一切都显得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流露出对中年生活的无奈与疲惫,尤其是“马革空余志可怜”,强调了理想的破灭和个人的失落感。
“师曲为老”则回忆起那段曾经的辉煌,然而现实却是“疲敌终看任摧扫”,对手已不堪一击,自己却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情绪在“利害所趋”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经济利益的呼声淹没了理想,显示了社会现实对个体命运的压迫。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揭示了在家庭团圆的表象之下,个体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在繁华背后隐藏的孤独与失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无愁儿女”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A. 忧愁的孩子
B. 无忧无虑的孩子
C. 失落的青年
“马革空余志可怜”中“马革”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抱负
C. 家庭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家庭的热爱
B.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汪岳尊的《减字木兰花四首·初至清溪除夕 其三》,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