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8:03
唐多令
作者: 袁思亮 〔近代〕
烟柳锁重门。
流莺不可闻。
卷帘看芳草如茵。
记得眉尖前度恨,
依约认,远山痕。
花外雨冥冥。
香销酒半温。
怯余寒犹倚笼薰。
尽日闲愁消不得,
何况是,
又黄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场景,烟雾缭绕的柳树锁住了重重的门,窗外的流莺声音无法听见。卷起窗帘,可以看到如茵的芳草,回想起曾经眉梢的怨恨,依稀认得远山的痕迹。花外细雨绵绵,香气已散,酒也温热了一半。余寒还在,倚靠着笼子里的熏香,整日的闲愁无法散去,更何况天色已是黄昏。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风格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唐多令》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烟柳锁重门”,运用“锁”字,传达出一种封闭的感觉,仿佛把自己禁锢在了一个孤独的空间。接着“流莺不可闻”,更是增强了这种孤独感,流莺的歌声未能传入耳中,显示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绝。
在词的中段,诗人通过“卷帘看芳草如茵”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但这景象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忆中的“眉尖前度恨”,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追忆中夹杂着遗憾与悔恨。
最后的“尽日闲愁消不得,何况是,又黄昏”,将词的情感推向高潮,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解内心的愁苦,反而在黄昏的映衬下愈发显得沉重。这首词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感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追忆。
诗词测试:
“烟柳锁重门”中的“锁”字有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流莺不可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词中“尽日闲愁消不得”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