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

时间: 2025-05-02 19:11:08

诗句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11:08

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

原文展示: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芙蓉花已经衰老,妆容残破,露水滴落如珠泪般消逝。在水天之间,秋天显得冷淡而清晰,谁来为这幅景象增添色彩呢?岸边瘦弱的芦苇,水面上稀疏的浮萍,烟雾弥漫的沙洲。虽然风吹拂着,红花依然妩媚动人。几次在河边送走远行的客人,花前的情景总能引起客人的情思。船窗外雨后清新,几枝花低垂,香气散落如粉末。再也看不到往年秦淮的花月、竹西的歌声。此时此地,满眼的花丛,伴着离人醉倒。

注释: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好。
  • 妆残:妆容已衰败,暗示美丽的逝去。
  • 露华:露水的光华,形容清晨的美丽。
  • 瘦苇黄边:形容边上的芦苇稀疏,颜色泛黄。
  • 疏萍白外:指水面上稀疏的浮萍。
  • 秦淮:指秦淮河,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象征繁华的过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诗词,以清新流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融合了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是一首情感深邃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秋天的景象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诗中“芙蓉老去妆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突显了生命的脆弱和美的短暂。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的起伏与景物的描写交相辉映,使得诗歌在意境上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诗中秋景的描绘,既有清冷的美感,也充满了离别的惆怅。特别是“几度临流送远”的句子,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而最后的“伴离人醉”则是一种对离别的释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芙蓉老去妆残:以芙蓉花衰老为引子,象征美好事物的衰退。
  2. 露华滴尽珠盘泪:露水如珠般滴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流失。
  3.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描绘了秋天的清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4. 凭谁点缀:感叹无人来装点这冷清的秋景。
  5.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细致描绘出秋天的景象,突出一种萧条感。
  6.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即便是余下的美丽,也被西风染得无比动人。
  7. 几度临流送远:反复的送别,强化了离愁别绪。
  8.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雨后清新,细腻的描绘更显伤感。
  9.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怀念往年的繁华与热闹。
  10.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尽管时光流逝,眼前的美景依然让人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如“露华滴尽珠盘泪”。
  • 拟人:通过“凭谁点缀”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短暂。
  • 露华:象征清晨的美好与流逝的时间。
  • 秋天:象征萧瑟与生命的无常。
  • 秦淮河:象征繁华与往日的美好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天潇洒”是对哪个季节的描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现离别的情感? a) 芙蓉
    b) 雨后
    c) 西风
    d) 秦淮花月

答案

  1. c) 秋天
  2. d) 秦淮花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张翥的《水龙吟》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两者都描绘了离别与怀念的情感,但张翥更侧重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辛弃疾则在描写中加入了更多的豪情与悲壮。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理解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二 忆江南 叹逝 忆江南 其六 忆江南·水绘园 忆江南 其五 忆江南 其八 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一 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秋意六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兴邦立事 亠字旁的字 洞如观火 手字旁的字 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时见一斑 静息 四点底的字 自利 扶老携幼 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聘弓 老枭 口字旁的字 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长此以往 断乎不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