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31:28
飘然世外孤踪。
茫茫万事皆慵。
自掩柴扉久卧。
长吟寡和。
寒声赖有幽蛩。
在这个世外桃源,我独自一人漂泊。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我感到无所事事。
我独自关上柴门,长时间地卧在屋内。
时常吟唱,却少有人能和我一起。
寒冷的夜晚,只有幽幽的蝉鸣伴着我。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隐居”与“世外桃源”的意象常在古代诗词中出现,反映了古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袁思古,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为主题,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天净沙 独坐感怀》创作于当代,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孤独与思考,体现了一种对传统隐逸生活的怀念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这首《天净沙 独坐感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表达了孤独和对世事的淡漠。开篇“飘然世外孤踪”便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诗人似乎与外界隔绝,沉浸在自我内心的思考中。接下来的“茫茫万事皆慵”展现出对生活的麻木与无奈,似乎所有的事务都已失去意义。
“自掩柴扉久卧”则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状态,柴门象征着简单与朴素,久卧则传达了对外界的逃避。而“长吟寡和”,则是对孤独的进一步渲染,诗人虽有吟唱,但缺乏共鸣,使得内心的孤寂更加明显。最后一句“寒声赖有幽蛩”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寒冷的夜晚伴随着蟋蟀的鸣叫,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个人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思考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对宁静与内心世界的渴望。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孤独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作者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诗中“飘然”指的是:
A. 快速
B. 悠然自得
C. 忙碌
疑问:诗人为何选择“柴扉”作为意象?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幽蛩”是指蟋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