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朝中措 北京晤齐燕铭,为赋》

时间: 2025-07-27 11:38:11

诗句

元瑜书记想翩翩。

相见益欢然。

天下归心吐哺,幄中倚重才贤。

幽潜待阐,开来继往,珍视韦编。

万丈看腾光焰,长教辉映山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38:11

原文展示

朝中措 北京晤齐燕铭,为赋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元瑜书记想翩翩,
相见益欢然。
天下归心吐哺,
幄中倚重才贤。
幽潜待阐,
开来继往,
珍视韦编。
万丈看腾光焰,
长教辉映山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齐燕铭的深切思念,期待与其相见时的欢愉。诗中提到天下众人都在归心向明,吐哺的场景,暗示着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作者重视人才,期待通过潜心努力,开创未来,承接过去的辉煌。最后,诗人寄托了对光明前景的热切期望,以及对山河的辉映和壮丽的赞美。

注释

  • 元瑜:指的是齐燕铭,元瑜是其字。
  • 书记:古代官职,这里指的是齐燕铭的身份与地位。
  • 天下归心:形容人民对明主的归心,反映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 吐哺:古代指的是君主爱惜人才,愿意为贤良之士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 幄中:指的是会议或讨论的场所。
  • 韦编:典故出自《论语》,指的是对书籍的珍视与学习的态度。
  • 万丈看腾光焰:形容光芒四射,前程似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6-1976),字梦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主攻古典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不安,民众渴望安定与繁荣。诗人在此背景下,写下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通过对齐燕铭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希冀。诗句中“天下归心吐哺”,不仅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更体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推崇与重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试图借助友人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万丈看腾光焰”,象征着未来的光明,反映出诗人向往理想社会的激情与信心。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层层递进,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动与期待。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诗歌不仅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瑜书记想翩翩:开篇即点明思念之情,元瑜(齐燕铭)在心中萦绕,令人遐想。
  2. 相见益欢然:期待重逢,心中愈加欢喜。
  3. 天下归心吐哺:暗示国家局势好转,人民归心向明。
  4. 幄中倚重才贤:强调在关键时刻,需要依赖有才能的人。
  5. 幽潜待阐:暗示深藏不露的智慧,等待施展。
  6. 开来继往,珍视韦编:继承传统,珍视知识。
  7. 万丈看腾光焰:未来的希望如同光芒四射,激励人心。
  8. 长教辉映山川:希望未来能辉映大地,带来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焰比作未来的希望,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幽潜待阐,开来继往”,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分句的叠加,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光焰: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光明,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韦编:代表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体现了传统的珍视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元瑜书记”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齐燕铭
    B. 龙榆生
    C. 孔子
    D. 诸葛亮

  2. 填空题:诗中“天下归心吐哺”表达了对_____的期望。

  3. 判断题:诗中“万丈看腾光焰”指的是未来的希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国家安定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希望,然而其情感更为沉重。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对时代的关切,不同之处在于情感基调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官田之集翁聘君失期陈伯寿赋诗率尔次韵 官舍初成 孤山寒食 姑苏台作 葛翁小阁 抚栏 扶栏 奉赋朱新父足庵 访韩仲止不遇题涧上 多景楼晚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骊黄牝牡 邑字旁的字 睿广 别财异居 披沙捡金 包含挞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巉的词语有哪些 驷骊 爻字旁的字 酽酽 整躬率物 毋字旁的字 乡镇 包含斗的成语 筛锣擂鼓 老弱妇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