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20
堂堂
作者:张翥 〔元代〕
朝为堂堂吟,暮为堂堂讴。
堂堂徒尔奇,堂堂徒尔忧。
不见膏与兰,煎燔祗自休。
勿以不遇故,弃捐经与史。
勿以势利故,弃捐廉与耻。
勿以行役故,弃捐山与水。
谓夜未遽央,已复明星明。
仰视何煌煌,白露忽沾裳。
怀人搅余心,何以勿永伤。
江北亦为客,江南亦为客。
为客多偪兀,何以安所适。
上有君与亲,下有妻与息。
在山则种榆,在隰则种蒲。
马牛必维娄,舟航必繻袽。
富贵富贵友,贫贱贫贱徒。
岁月来者多,江湖逝者远。
所得不可逝,所期不可返。
幸此世累轻,归去衡门偃。
早晨我吟唱着“堂堂”,傍晚我歌唱着“堂堂”。
“堂堂”只不过是虚有其表,“堂堂”只不过是徒增忧愁。
看不到膏与兰的芬芳,烧煎的只是自己停止。
不要因为不被重用,就放弃经典和历史。
不要因为世俗的势利,就放弃廉洁与耻辱。
不要因为奔波劳役,就放弃山水的美好。
夜晚似乎还未到达尽头,星星却又重新闪耀。
仰望天空何其辉煌,白露突然沾湿了衣裳。
思念之人搅动了我的心,怎能不长久地伤痛?
在江北我也是个客,在江南我也是个客。
作为客人总是孤独不安,何处才能安身立命?
上面有君主与亲人,下面有妻子与儿女。
在山上就种榆树,在平原上就种蒲草。
马牛必有圈舍,船只必有港口。
富贵的时候朋友多,贫贱的时候徒然孤单。
岁月如潮水般涌来,江湖如水般远去。
所获得的无法再失去,所期盼的无法再返回。
幸好这一世的负担轻,归去后在家门前安闲。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融合哲理与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堂堂》成诗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失落的时期。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境遇的感慨,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与个人的处境。
《堂堂》通过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真情的执着。诗的开头用“朝为堂堂吟,暮为堂堂讴”揭示了表象与内心的矛盾,强调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追逐虚名,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接下来的诗句则反复强调不要因处境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与原则,这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与理想的坚守。
诗中提到的“江北亦为客,江南亦为客”,深刻揭示了在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独、无依无靠的状态。无论身处何地,个人的心灵依然是漂泊的,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怀人搅余心”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最后,作者以“幸此世累轻,归去衡门偃”结束,传达了一种对回归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内心平静与归属感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例如,“朝为堂堂吟,暮为堂堂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哲思,反映出对名利的淡然与对真情的执着。强调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堂堂”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露”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于“经与史”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翥的《堂堂》更注重对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加豪放与张扬。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