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百字令·访吴亮公先生灵隐不遇,遂陟韬光北高峰》

时间: 2025-04-29 18:12:52

诗句

几番风雨,便匆匆、谢了荷花时节。

晓雾初晴山近远,一掐秋痕明灭。

鲁国灵光,齐都祭酒,忽忽十年别。

双凫何处,此情吩咐蝴蝶。

幽境绕遍修篁,沧江纵目,人去楼空屹。

咫尺高峰云树拥,下瞰群山齐伏。

卧石疑羊,松声惊雨,泉赏银沙洌。

洞天清福,会来消尽华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2:52

诗词名称: 百字令·访吴亮公先生灵隐不遇,遂陟韬光北高峰

作者: 马叙伦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几番风雨,便匆匆谢了荷花时节。晓雾初晴山近远,一掐秋痕明灭。鲁国灵光,齐都祭酒,忽忽十年别。双凫何处,此情吩咐蝴蝶。幽境绕遍修篁,沧江纵目,人去楼空屹。咫尺高峰云树拥,下瞰群山齐伏。卧石疑羊,松声惊雨,泉赏银沙洌。洞天清福,会来消尽华发。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几番风雨后,匆匆告别了荷花盛开的时节。晨雾初散,山色朦胧,似乎一触即发的秋意在闪烁。鲁国的灵光,齐国的祭酒,转眼已是十年的分别。双凫(两只水鸟)飞向何处?这份情感只好托付给蝴蝶。幽静的境地,四周环绕着修长的竹林,沧江远眺,楼阁早已人去楼空。高峰就在咫尺,云树环绕,俯瞰群山如同伏地。卧在石头上疑似羊,松声在雨中惊动,泉水涌出似银沙般清澈。洞天的清福,定能消尽我的白发。


注释:

  • 谢了:告别,辞别。
  • 晓雾:清晨的雾气,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灵光:指鲁国的文化或某种精神象征。
  • 双凫:指双飞的水鸟,象征着友谊和离别。
  • 修篁:指修长的竹子,营造幽静的环境。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卧石:指躺在石头上,感受自然。
  • 银沙洌:形容泉水清澈见底,银色的沙子闪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叙伦(1890-1969),字子贞,近代诗人,山西人,曾任多种文化职务,致力于诗词创作,尤其擅长古典诗词,风格典雅、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马叙伦访吴亮公先生未果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身处自然中的孤独情怀与哲思。


诗歌鉴赏:

《百字令·访吴亮公先生灵隐不遇,遂陟韬光北高峰》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几番风雨”引入了诗人经历的艰难与沧桑,紧接着“荷花时节”则隐喻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随着季节的变迁,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和惆怅。

“鲁国灵光,齐都祭酒”一联中,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唤起对文化的追忆,暗示着对人事的变化和对友人的思念。之后的描写则转向自然,展现出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人去楼空屹”一句,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孤独感,似乎只有大自然才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最后,诗人以“洞天清福”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淡然,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番风雨,便匆匆谢了荷花时节:经历多次风雨,匆忙告别了荷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着青春的易逝。
  2. 晓雾初晴山近远,一掐秋痕明灭:晨雾刚散,山的远近模糊,似乎触碰到秋天的痕迹。
  3. 鲁国灵光,齐都祭酒,忽忽十年别:提到鲁、齐两国的文化与友谊,感慨与友人的十年离别。
  4. 双凫何处,此情吩咐蝴蝶:问双飞的水鸟何处,情感寄托于蝴蝶,表现思念之情。
  5. 幽境绕遍修篁,沧江纵目,人去楼空屹:幽静的环境环绕着竹林,远望沧江,却感到楼阁空无一人。
  6. 咫尺高峰云树拥,下瞰群山齐伏:高峰近在眼前,云树环绕,俯视群山如同伏地。
  7. 卧石疑羊,松声惊雨,泉赏银沙洌:躺在石头上,听松树声惊动雨水,泉水清澈如银沙。
  8. 洞天清福,会来消尽华发:希望在洞天中获得安宁与幸福,消去白发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卧石疑羊”,形象生动,将自然与思考结合。
  • 拟人:松声惊雨,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咫尺高峰云树拥,下瞰群山齐伏”,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在孤独与自然之间的哲思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晓雾:代表清晨的宁静与希望。
  • 双凫:象征友谊与离别。
  • 幽境: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思索的空间。
  • 高峰:象征追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番风雨”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人生经历
    C. 诗人的情感

  2. “咫尺高峰”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A. 远方的山
    B. 近在眼前的高峰
    C. 无法触及的理想

  3. 诗中提到的“鲁国灵光”寓意是什么?
    A. 友情
    B. 文化
    C. 时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 苏轼《水调歌头》
  • 清代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马叙伦的作品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前者更突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强调豪放与壮丽的意象。

参考资料:

  • 《马叙伦诗词集》
  • 《近现代诗词选读》
  • 相关古典文学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沟河 登岱 志感 咏史 偈二首 其二 偈二首 偈二首 伊江杂诗 其七 伊江杂诗 其六 伊江杂诗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宋诗钞 包含蛟的成语 又字旁的字 八珍玉食 钓诗钩 孤犊触乳 群情欢洽 卧旗息鼓 齒字旁的字 苇笮 毛羽鳞鬣 韭字旁的字 窨腹 貝字旁的字 原始见终 包含讨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