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巫山一段云 赠胡了仙兄弟》

时间: 2025-05-01 00:24:50

诗句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虚心实腹养琼瑰。

平地一声雷。

唬杀三尸六贼。

火里金莲开坼。

自然显现个灵童。

云步太虚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4:50

原文展示:

巫山一段云 赠胡了仙兄弟
作者: 马钰 〔元代〕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虚心实腹养琼瑰。
平地一声雷。
唬杀三尸六贼。
火里金莲开坼。
自然显现个灵童。
云步太虚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能握青钢剑、能饮白玉杯的人物,他虚心而实腹,培养出珍贵的瑰宝。他的出现如同平地响起一声雷,吓退了三尸六贼。在火中金莲绽放,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一个灵童,仿佛在太虚的云中漫步。

注释:

  • 青钢剑:青色的钢制剑,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 白玉杯:白玉制的酒杯,象征着高贵与雅致。
  • 虚心实腹:形容人心胸宽广、内心充实。
  • 三尸六贼:道教术语,指人内心的烦恼与邪念。
  • 金莲:象征美好与纯洁。
  • 灵童:灵性的小童子,象征智慧与纯真。
  • 云步太虚:在虚空中行走,象征逍遥自在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擅长诗歌,常以道家思想为主线,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充满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道教文化兴盛的元代,马钰与胡了仙兄弟是道教同道,互赠诗词以表情谊。诗中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巫山一段云》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表面上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人物,实际上却反映了道教思想的精髓。诗中的“青钢剑”和“白玉杯”相对照,展现出一种力量与高贵的结合,暗示着修行者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内涵。接下来的“虚心实腹养琼瑰”则强调了内心的修养,表明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与智慧。

“平地一声雷”一语,给人强烈的震撼感,象征着修行者的突然觉醒和对世俗烦恼的摒弃。诗中提到的“三尸六贼”,不仅是道教的术语,更是一种隐喻,代表着人内心的种种负面情绪,如烦恼、恐惧和嫉妒等。马钰通过这一点,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战胜内心的邪念。

“火里金莲开坼”,则用火与莲的对比,表现出经过艰难困苦后所获得的纯净与美好,展现了道教修行的艰辛与必然的美好结果。最后的“云步太虚中”,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理想境界,表达了修行者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状态。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具有很强的道教色彩,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升华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描绘了一位既勇敢又高雅的人物,体现了力量与品位的结合。

  2. 虚心实腹养琼瑰。
    表达了内心的修养与充实,强调精神与物质的和谐。

  3. 平地一声雷。
    突显了觉醒的突然与震撼,象征修行者的顿悟。

  4. 唬杀三尸六贼。
    反映了内心斗争,暗示修行者要克服内心的邪念。

  5. 火里金莲开坼。
    用火与莲的意象,表现出艰难后的美好,象征修行的成果。

  6. 自然显现个灵童。
    描绘了智慧与纯真的象征,暗示修行者的领悟与成长。

  7. 云步太虚中。
    代表了修行者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超越尘世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钢剑”比喻力量,“白玉杯”比喻高贵。
  • 对仗:如“青钢剑”与“白玉杯”,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如“平地一声雷”,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道教修行者对内心修养和外在力量的追求,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钢剑:象征力量与勇气。
  • 白玉杯:象征高贵与优雅。
  • 金莲:象征美好与纯洁。
  • 灵童:象征智慧与纯真。
  • 云步:象征逍遥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马钰的《巫山一段云》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战争
    B. 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C. 爱情
    D. 自然风光

  2. “三尸六贼”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外敌
    B. 内心的烦恼与邪念
    C. 生活中的困难
    D. 朋友的背叛

  3. 诗中提到的“虚心实腹”强调了什么?
    A. 拥有财富
    B. 内心的充实与修养
    C. 外表的光鲜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巫山一段云》与其他道教诗作进行对比,特别是与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相比较,两者都展示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但马钰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秋江晚渡图 废宅芍药 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 送顾军咨归梁溪 送郭省郎东归(二首) 谢赐衣 咏夏冰 送钱塘守 夜投西寺 郊墅杂赋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邅危 庙算神谟 羽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百年孤独 言者不知 川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推逊 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排害 表弟 颊上三毛 心如火焚 弃之度外 大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