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4:50
巫山一段云 赠胡了仙兄弟
作者: 马钰 〔元代〕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虚心实腹养琼瑰。
平地一声雷。
唬杀三尸六贼。
火里金莲开坼。
自然显现个灵童。
云步太虚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能握青钢剑、能饮白玉杯的人物,他虚心而实腹,培养出珍贵的瑰宝。他的出现如同平地响起一声雷,吓退了三尸六贼。在火中金莲绽放,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一个灵童,仿佛在太虚的云中漫步。
马钰,元代道士,擅长诗歌,常以道家思想为主线,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充满哲理性。
此诗写于道教文化兴盛的元代,马钰与胡了仙兄弟是道教同道,互赠诗词以表情谊。诗中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巫山一段云》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表面上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人物,实际上却反映了道教思想的精髓。诗中的“青钢剑”和“白玉杯”相对照,展现出一种力量与高贵的结合,暗示着修行者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内涵。接下来的“虚心实腹养琼瑰”则强调了内心的修养,表明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与智慧。
“平地一声雷”一语,给人强烈的震撼感,象征着修行者的突然觉醒和对世俗烦恼的摒弃。诗中提到的“三尸六贼”,不仅是道教的术语,更是一种隐喻,代表着人内心的种种负面情绪,如烦恼、恐惧和嫉妒等。马钰通过这一点,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战胜内心的邪念。
“火里金莲开坼”,则用火与莲的对比,表现出经过艰难困苦后所获得的纯净与美好,展现了道教修行的艰辛与必然的美好结果。最后的“云步太虚中”,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理想境界,表达了修行者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状态。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具有很强的道教色彩,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升华的气息。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描绘了一位既勇敢又高雅的人物,体现了力量与品位的结合。
虚心实腹养琼瑰。
表达了内心的修养与充实,强调精神与物质的和谐。
平地一声雷。
突显了觉醒的突然与震撼,象征修行者的顿悟。
唬杀三尸六贼。
反映了内心斗争,暗示修行者要克服内心的邪念。
火里金莲开坼。
用火与莲的意象,表现出艰难后的美好,象征修行的成果。
自然显现个灵童。
描绘了智慧与纯真的象征,暗示修行者的领悟与成长。
云步太虚中。
代表了修行者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超越尘世的束缚。
整首诗表现了道教修行者对内心修养和外在力量的追求,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越。
马钰的《巫山一段云》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战争
B. 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C. 爱情
D. 自然风光
“三尸六贼”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外敌
B. 内心的烦恼与邪念
C. 生活中的困难
D. 朋友的背叛
诗中提到的“虚心实腹”强调了什么?
A. 拥有财富
B. 内心的充实与修养
C. 外表的光鲜
D. 追求名利
可以将《巫山一段云》与其他道教诗作进行对比,特别是与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相比较,两者都展示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但马钰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