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残句:山州过夏如山寺》

时间: 2025-05-07 06:26:22

诗句

山州过夏如山寺,销尽机尘见道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6:22

原文展示:

残句:山州过夏如山寺,销尽机尘见道心。

白话文翻译:

在山州的夏天,宛如山中的寺庙,尘世的纷扰已经消散,心中所见的是真正的道理。

注释:

  • 山州:指山中地区,可能指特定的地理位置,寓意清幽的环境。
  • 过夏:过了夏天,暗示时光的流逝。
  • 如山寺:形容宁静清雅的地方,山寺通常是修行和静思的场所。
  • 销尽机尘:消除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见道心:见到内心真正的道理,达到一种明悟的境界。

典故解析:

“道心”在佛教和道教中常用来指代内心的真实本性与智慧。诗中提到的“山寺”是一个修道之所,暗示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约1040-1099),字君实,号涧田,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致,传达哲理。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王禹偁的隐居时期,反映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在喧嚣的社会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表达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禹偁的《残句》以简练的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清幽的夏日山寺景象,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烦恼的宁静感。诗的开头“山州过夏如山寺”,通过“山”与“寺”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身处自然的超然之态。山州的夏天,尽管是季节的更迭,却因其清静而如同佛教寺庙,既有自然的气息,又有宗教的宁静。

接着的“销尽机尘见道心”,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机尘指的是尘世的烦扰和纷争,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心灵释放。这里的“道心”不仅是对道理的理解,更是对生活哲理的领悟,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

整首诗简单而深邃,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思。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诗人希望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理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州过夏如山寺”: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将山州的夏天比作山寺,突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销尽机尘见道心”:这里的“销尽”体现了一种彻底的解脱,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达到了内心的明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山州的夏天比作山寺,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呼应,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领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 山州: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山寺:代表着修行与心灵的安宁。
  • 机尘: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道心:象征内心的智慧与真实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州过夏如山寺”中的“山寺”意指什么?

    • A. 人的居所
    • B. 佛教修行的地方
    • C. 田园风光
  2. “销尽机尘”中的“机尘”指的是什么?

    • A. 机器的灰尘
    • B. 世俗的烦扰
    • C. 自然的尘埃
  3.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世俗生活
    • B. 内心的宁静
    •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之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心灵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禹偁与李白的山水诗,两者都描绘自然,但王禹偁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王禹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谢李元德郎中饷家酿二首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 节日新晴归自天庆 雨後步东园 出真阳峡十首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晴後弃雪四首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水帘 亦山亭前梅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眨巴眼 利用厚生 卖爵鬻子 靡然从风 光阴如电 探汤手烂 笆篓 双脸 风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离参 放之四海而皆准 羽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