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蔷薇》

时间: 2025-04-23 11:28:42

诗句

红房深浅翠条低,满架清香敌麝脐。

攀折若无花底刺,岂教桃李独成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28:42

原文展示:

红房深浅翠条低,
满架清香敌麝脐。
攀折若无花底刺,
岂教桃李独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蔷薇花的美丽景象:在红色的房子旁,翠绿的蔷薇条低垂,满架的清香气息可以与麝香相媲美。如果我在攀折蔷薇时没有花底的刺,那怎么能让桃花和李花独自开辟出一条通往春天的小路呢?

注释:

  • 红房:指有红色墙壁的房子,象征温暖和生机。
  • 翠条低:翠绿的蔷薇藤条低垂,形象地描绘了蔷薇的生长状态。
  • 满架清香:形容蔷薇花的香气四溢,充满了整个架子。
  • 敌麝脐:与麝香相比,蔷薇的香气同样浓郁而迷人。
  • 攀折:指攀爬和折取,表现出对蔷薇的喜爱。
  • 花底刺:蔷薇花的刺,意指美丽的同时也有危险。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常用来比喻才华和美德。

典故解析:

“桃李成蹊”出自《论语》,原意是桃树和李树因为果实丰硕而生长出小路,借此比喻有德行的人自会有人追随和仰慕。诗中提到桃李,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宋代诗人,字子昂,号梅溪。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花草树木,尤其对蔷薇有独特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以蔷薇为题,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蔷薇》一诗,以蔷薇这种常见的花卉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通过“红房深浅翠条低”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庭院景象,红色的房屋与翠绿的蔷薇相得益彰,形成了美丽的对比。接着“满架清香敌麝脐”,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将蔷薇的芳香与名贵的麝香相提并论,表现出诗人对蔷薇花的高度赞美。

诗中“攀折若无花底刺”,既有对蔷薇花美丽的向往,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风险,正如蔷薇虽美但有刺。而最后一句“岂教桃李独成蹊”则引发读者对美德与追求的思考,强调了蔷薇独特的价值,使得桃李无法孤芳自赏,只有在众花齐放的环境中才能真正绽放出光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房深浅翠条低:描绘了房子和蔷薇的色彩对比,表现生机盎然的意境。
  2. 满架清香敌麝脐:使用比喻,强调蔷薇香气的独特,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3. 攀折若无花底刺:暗示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风险,反映了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
  4. 岂教桃李独成蹊:借用典故,强调了美德与追求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蔷薇与麝香相比,增强了香气的吸引力。
  • 对仗:如“红房深浅”与“翠条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蔷薇的美丽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对蔷薇的描绘,传达了在美丽与风险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象征美丽、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性。
  • 红房:象征温暖的居所,体现了生活的美好。
  • 香气:象征吸引人、美好的事物。
  • :生命中的风险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卉是?

    • A. 桃花
    • B. 李花
    • C. 蔷薇
    • D. 百合
  2. 填空题:诗中“岂教桃李独成____”。

  3. 判断题:诗中蔷薇的香气被比喻为麝香的香气。 (对/错)

答案:

  1.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夏竦的《蔷薇》与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均通过花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梅花》更强调坚韧与内涵,而《蔷薇》则着重于美丽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鱼梁 杂兴 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 贻里中旧游 访太乙村居 送吕巨源明府之上海令予尝同事棘闱 玉河桥同张宾王诸子送张韫之出塞 初冬客怀 送刘大其奇归豫章约予同行不果 简刘二若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字旁的字 藩篱 瓜字旁的字 瘦劲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萋斐贝锦 市井 包含军的成语 乌面鹄形 包含殆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情见乎辞 包含抟的成语 狼子兽心 方字旁的字 侍书 包含藄的词语有哪些 回波词 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