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早饭庵中次张以道韵》

时间: 2025-04-23 06:13:35

诗句

岂是幽人眼,从来可惯山。

有时才得见,觅句不曾閒。

野日光尤暖,溪梅信尚悭。

饭余行便去,休待暮云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13:35

早饭庵中次张以道韵

作者: 张镃 〔宋代〕

原文展示:

岂是幽人眼,从来可惯山。
有时才得见,觅句不曾閒。
野日光尤暖,溪梅信尚悭。
饭余行便去,休待暮云还。

白话文翻译:

这哪里是隐士的眼光,向来就习惯于山野的风光。
有时候才得见山水的美景,寻求诗句却从未闲暇。
野外的阳光格外温暖,溪边的梅花还显得羞怯。
吃过饭就该离去,别再等到傍晚的云彩再回来。

注释:

  • 幽人:隐士,指居于山林隐居的人。
  • :习惯,习以为常。
  • 觅句:寻求诗句,意指作诗。
  • 尚悭:仍然羞涩、顾虑。
  • 饭余:饭后。
  • 暮云:傍晚的云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幽人”与“山”相结合,反映了隐逸文化的影响,隐士们常常以自然为伴,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约1055-1125年),字子韶,号寒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镃隐居生活之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隐士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珍惜与对时间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在自然环境中日常生活的宁静和哲思。首句“岂是幽人眼”开篇即设问,强调隐士的独特视角与习惯,显示了他对山水的熟悉与热爱。接着,诗人提到“觅句不曾閒”,表现出他在追求诗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忙碌的状态,反映了创作的艰辛与乐趣。

“野日光尤暖,溪梅信尚悭”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羞涩的氛围,表达了春日的生机与自然的美丽。最后“饭余行便去,休待暮云还”则是总结,表达了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后,选择离去的洒脱与淡然。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言辞简练而意味深远,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岂是幽人眼:诗人自问,这样的风景难道是隐士的眼光所能见到的吗?
    • 从来可惯山:隐士早已习惯了山的风景,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有时才得见:隐士也有偶尔能够欣赏到的时刻,暗示着生活的忙碌。
    • 觅句不曾閒:在寻求诗句的过程中,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
    • 野日光尤暖:描绘出温暖的野外阳光,营造出春日的氛围。
    • 溪梅信尚悭:溪边的梅花显得仍然羞涩,象征着春天的含蓄与优美。
    • 饭余行便去:饭后便准备离去,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 休待暮云还:不必再等待晚云的归来,体现了对时光的珍惜与随性。
  •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问句、对仗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隐士的心境和自然景色,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幽人:象征隐士的孤独与宁静。
  • :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阳光:象征生命的温暖与希望。
  • 梅花: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含蓄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觅句不曾閒”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总是忙于写诗
    • B. 诗人非常闲暇
    • C. 诗人不喜欢作诗
    • D. 诗人只在晚上作诗
  2. “溪梅信尚悭”中的“尚悭”意指:

    • A. 自满
    • B. 羞涩
    • C. 愉快
    • D. 热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 《山居秋暝》:借景抒情,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诗意。

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诗词选本《宋诗三百首》
  • 诗人传记《张镃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睡起 江行有感 所怀 送赵王宾三首 早起偶成 题王声甫松坡樵苦唱后 贫女吟四首 宫籍监 发潭口 端午感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知自量 马蹄袖 寸善片长 不得要领 包含夸的成语 矢字旁的字 孳母 邑字旁的字 老练通达 三点式 音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立地成佛 包含嘉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包含终的成语 狐潜鼠伏 众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