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4:06
题浓淡竹
作者: 刘诜 〔元代〕
远看如淡近看浓,双立亭亭傲晚风。
俗眼未应轻拣择,此君清致本来同。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从远处看竹子显得淡雅,从近处看则显得浓密。两株竹子直立在风中,傲然挺立。世俗的眼光不应轻易挑剔选择,这种竹子无论如何都有着清雅的气质。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清雅,因此诗中借竹子表现了作者对清高精神的追求。
作者介绍:刘诜,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在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的描写越来越细腻,竹子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常被用来表达文人的情操和高洁的品性。此诗可能是刘诜在观赏竹子时,受到其形态和气质的启发而作。
《题浓淡竹》是一首通过描绘竹子形态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远看如淡,近看浓”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不同距离下的不同美感,体现了竹子的优雅和坚韧。用“亭亭”来形容竹子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而不失稳重的感觉,正如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人格。
接下来的“傲晚风”则进一步增强了竹子的形象,表现出竹子在风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和超越。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竹子,更是在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强调一种不随世俗眼光左右的独立精神。
最后两句“俗眼未应轻拣择,此君清致本来同”则是诗人对世俗眼光的反思,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评判和选择,而应欣赏竹子的自然之美和内在气质。这不仅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人性和品德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诗歌的意境优雅而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清高品德的追求,强调一种独立与不随世俗评判的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竹子在远看和近看的不同状态分别是什么?
诗人用什么词来形容竹子的姿态?
诗中提到“俗眼”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