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29
淮海维扬一俊人,于今为庶为清门。
新诗海内流传遍,恐与齐梁作后尘。
工迸泪,解伤神,分明怨恨曲中论。
长歌激越梢林莽,半入江风半入云。
在淮海和维扬之间,有一位杰出的人,现在却沦落为平民,门第清贫。新诗在海内广为流传,恐怕会成为齐梁时代的后尘。工匠在作品中迸发泪水,诉说内心的伤感,显然是对世事的不满和怨恨。长歌激昂,穿越茂密的林莽,一半被江风带走,一半飘向云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80-1969),字仲明,号白石,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美术家。他的诗风多变,既有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关注社会现实,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新旧文化交替,诗人对当时文人地位和诗歌流传的现状感到忧虑,表达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鹧鸪天 其六 春感集杜》通过描绘一位优秀而沦落的文人,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提到“淮海维扬一俊人”,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无奈。随着社会的变迁,曾经的才俊如今身处庶民之中,门第清贫,令人感伤。
“新诗海内流传遍,恐与齐梁作后尘”则表达了对新诗流行的忧虑,担心其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中“工迸泪,解伤神”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体验,也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伴随的痛苦与情感释放。长歌激昂、穿越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使得诗句流畅且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集中表现了对文人命运的感慨、对新诗流行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俊人”指的是?
A. 才华出众的人
B. 地位显赫的人
C. 久负盛名的人
D. 贫穷的人
诗中“新诗海内流传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担忧
C. 无所谓
D. 期待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人生哲理
B. 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
C. 自然景观
D. 爱情故事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进酒》与《鹧鸪天》均体现了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张伯驹则更注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