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

时间: 2025-07-26 11:12:55

诗句

相知有叔卿,讼简夜弥清。

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

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

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12:55

原文展示: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
作者:祖咏 〔唐代〕

相知有叔卿,讼简夜弥清。
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
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
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朋友的思念和归乡的愁苦。诗的开头提到与李少府相识,夜晚的争执后心情愈加清晰。因为旅途疲惫,作者只能在空荡荡的厅堂里听到清晨的钟声。风轻轻摇动着烛影,秋雨中传来虫鸣。归乡的思绪难以言表,思念之情无边无际,回家的路却被洛城所限制。

注释:

  • 叔卿:指李少府,作者的朋友和同事。
  • 讼简:指诉讼的简报,可能指夜间的争执。
  • 倦愁:疲倦而愁苦。
  • 堂空:厅堂空荡,表示孤独。
  • 曙更:天亮时分,钟声更替。
  • 风帘:窗帘被风吹动。
  • 秋雨:秋天的雨,带来凉意。
  • 虫声:夜晚虫鸣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祖咏(约750年-830年),字景山,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家乡的向往。唐代是一个盛世,诗人多在游历中写诗,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及故乡的深切怀念。首联以“相知有叔卿”引入,直接点出与李少府的情谊,接着通过“讼简夜弥清”体现夜间的宁静与内心的清晰,暗示之前的烦恼已在夜深中得以释怀。第三联“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细腻,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思绪万千的氛围。最后一句“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归乡的渴望与无奈,洛城成为归乡路上的象征,代表着诗人无法即刻回归的无奈与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知有叔卿:说明与李少府的友谊。
  • 讼简夜弥清:夜晚的争执后心情渐渐平静。
  • 旅泊倦愁卧:旅途疲惫,心中愁苦。
  • 堂空闻曙更:空荡的厅堂中听到晨钟的声音。
  • 风帘摇烛影:描绘出孤独的环境。
  • 秋雨带虫声:渲染出秋夜的氛围。
  • 归思那堪说:归乡的思绪难以言表。
  • 悠悠限洛城:思乡之情被洛城的界限所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形成意象的对比。
  • 拟人:风帘与烛影的摇动,赋予了物体以生命。
  • 比喻:将归乡的思绪比作无法言说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故乡的强烈思念,情感沉郁而细腻,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孤独感与思乡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孤独、凄凉的情感。
  • 虫声:代表夜晚的静谧与思索。
  • 烛影: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洛城:作为归乡的界限,承载着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叔卿”指的是谁?

    • A. 祖咏
    • B. 李少府
    • C. 秋雨
    • D. 洛城
  2. 诗中“堂空闻曙更”中“曙更”指的是什么?

    • A. 夜晚的星星
    • B. 清晨的钟声
    • C. 秋天的虫鸣
    • D. 旅途的疲惫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自然风光
    • B. 朋友与故乡
    • C. 生活琐事
    •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宿陈留李少府揆厅》则通过对友谊的描绘,结合思乡情感,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学术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 如梦令 如梦令 春闺 如梦令 风雨遣怀 如梦令 春草 如梦令 如梦令 其四 如梦令 冬夜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攀花问柳 歺字旁的字 梁山操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箩筐 红日三竿 悦结尾的成语 峻严 征赋 草字头的字 呶嚷 邪不敌正 患难夫妻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