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1:29
午醉迷离暮始苏。
阶桐百尺未全枯。
沈沈红日何劳逐,
扰扰青蝇但欲驱。
丝作茧,露成珠。
秋风无事到庭除。
黄花孤特将安托,
赖有渊明酒一壶。
在午后饮酒醉得迷迷糊糊,傍晚时分才渐渐苏醒。
院子里的梧桐树高达百尺,却还没有完全枯萎。
沉沉的红日何必去追逐,
扰扰的青蝇只想被驱赶。
丝线织成茧,露水凝成珠。
秋风无事,随意到庭院中扫除。
孤零零的黄花将何处寄托,
幸好还有渊明的酒壶一壶。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淡雅,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午后醉酒后的情景,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同时流露出对孤独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本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在午后喝酒的迷醉状态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特别是夕阳与秋风的交织,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中“百尺未全枯”的梧桐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而“青蝇”的烦扰则暗示了生活中琐事的干扰。
“丝作茧,露成珠”意象的运用,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暗含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观察。最后的“赖有渊明酒一壶”,则显示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明了他对自然、酒与宁静生活的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生活中的孤独与惆怅,展现出一种淡然、哲思的情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活的画卷,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尺未全枯”的树是什么树?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表现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陈永正的这首诗更具现代感,表现的生活哲学更为细腻与复杂。陶渊明强调的是一种超脱与自给自足,而陈永正则在自然与人性之间找寻一种平衡,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这些书籍和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诗词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