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4:42
红冷桃花血,拨檀槽重歌轶事,是何雄杰?
凤泊鸾飘侯门女,甘学枯禅面壁。
还惨过孤臣辞国。烽火烧残鸳鸯牒,
剩千山杜宇三更泣。巾帼操,愧麾节。
莫邪独跃龙文铁,尽输他倡随师弟,
鱼肠同穴。宗社已墟家安在,
儿女情缘悟彻。算共转光音初劫。
剩水残山重黄梁,问他年谁拾降王骨?
叹天道,总难说。
桃花的鲜血已然冷却,拨动檀香琴弦,唱起那动人的故事,究竟何人能堪称英雄?
凤凰栖息,鸾鸟悠然飞舞,侯门之女愿意甘心学那枯禅,默默面壁。
这比孤臣告别国家的悲惨更为凄凉。烽火已经烧毁了鸳鸯的信物,
只剩下千山的杜鹃在夜深时悲鸣。巾帼英雄操守,感到羞愧无比。
莫邪剑独自跃动在龙文铁上,全部输给了那些随师弟起舞的倡导者,
鱼肠剑与我同穴而埋。宗社已破,家园安在?
儿女情缘已然悟透。算得上是共转光音的初劫。
剩下的水、残山与重重的黄梁,问谁能再拾起那降王的骨?
叹息天道,真是难以言说。
作者介绍:
黄人,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历史典故,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凤洞山》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爱情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
《凤洞山》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忠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以“桃花血”引入,生动描绘了爱情的痛苦与牺牲,随即转入对历史英雄的追问,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个人的崇高情感。接着,诗中提到“凤泊鸾飘”的意象,象征着美好而又脆弱的爱情。
该诗的情感在对比中愈加深刻,孤臣辞国的悲惨与巾帼操的愧疚形成强烈反差,意味着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烽火烧残鸳鸯牒”的意象,传达出战乱对爱情的摧残,令人感慨不已。
在结尾部分,诗人发出感叹,提及“问他年谁拾降王骨”,反映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以沉重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的无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孤独的深切感受,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花血”象征什么?
“凤泊鸾飘”意指什么?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