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蓦山溪·元夕三次树五韵,答和元旦》

时间: 2025-04-30 22:23:53

诗句

六街花火,夜幕何明瑟。

灯彩幻龙姿,纵真龙、此公非叶。

百般箫鼓,鼓舞万花开,匀惨绿,点殷红,浪费天公笔。

萋萋春草,又见春波碧。

忘却在天涯,倒芳樽、连浮大白。

今宵不易,悔未集诗流,吟七字,坐高台,响彻梁间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53

原文展示

蓦山溪·元夕三次树五韵,答和元旦
作者:王用宾

六街花火,夜幕何明瑟。
灯彩幻龙姿,纵真龙此公非叶。
百般箫鼓,鼓舞万花开,
匀惨绿,点殷红,浪费天公笔。
萋萋春草,又见春波碧。
忘却在天涯,倒芳樽连浮大白。
今宵不易,悔未集诗流,
吟七字,坐高台,响彻梁间柏。

白话文翻译

在六条街上,烟花绚烂,夜空显得格外明亮。
灯笼的彩绘如同龙的姿态,虽然真龙不在这里。
各种乐器齐鸣,仿佛在为万花争相开放而庆祝,
色彩绚丽,鲜红与翠绿交相辉映,仿佛是天公的笔墨挥洒。
春草依旧茂盛,春波的碧水再次映入眼帘。
我已忘却了在天涯的孤寂,倒满酒樽与朋友共饮。
今夜实在难得,后悔未能聚集诗友,
吟诵七字诗句,坐在高台上,声响传遍梁间的柏树。

注释

  • :形容夜幕昏暗而清晰的状态。
  • 灯彩:指节日的彩灯装饰。
  • 箫鼓:古代乐器,象征节日的欢庆。
  • 天公笔:比喻自然的巧妙安排与美丽。
  • 芳樽:盛放美酒的酒樽。
  • 七字:指七言诗,形式要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用宾,近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汇古今,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宵节,借助节日的欢庆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

诗歌鉴赏

《蓦山溪·元夕三次树五韵,答和元旦》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氛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华丽景象,烟花绚烂、灯彩闪烁,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节日画面。开篇以“六街花火,夜幕何明瑟”引入,夜空中的烟花与灯光交相辉映,展现出节日的热烈与欢快。到“百般箫鼓,鼓舞万花开”时,诗人通过乐器的声音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

然而,诗中流露的情感并非全是欢愉,随着“今宵不易,悔未集诗流”一句的出现,诗人表达了对未能与友人共聚的遗憾,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欢庆中渗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诗人希望在这样的夜晚,能与友人一同吟诗作对,共享美好时光。最后的“响彻梁间柏”则传达出一种悠长的回响,象征着友谊的延续与诗歌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人际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街花火,夜幕何明瑟:描绘元宵节夜晚的繁华与热烈,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2. 灯彩幻龙姿,纵真龙此公非叶:灯笼的装饰如同幻影中的龙,虽美丽却不是真正的龙,象征着虚幻与现实的对比。
  3. 百般箫鼓,鼓舞万花开:乐器的声音如春风般吹拂,带来万物复苏的生机。
  4. 匀惨绿,点殷红,浪费天公笔:色彩的丰富与鲜艳,仿佛是天公的笔墨在画出美丽的春天。
  5. 萋萋春草,又见春波碧:春天的草木依旧茂盛,春水波光荡漾,给人以生机与希望。
  6. 忘却在天涯,倒芳樽连浮大白:在这一刻,诗人忘却了远方的孤独,举杯与友共饮。
  7. 今宵不易,悔未集诗流:感慨今夜难得,遗憾没有与诗友相聚。
  8. 吟七字,坐高台,响彻梁间柏:在高台吟诵七言诗句,声音传遍四周,象征着对诗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彩幻龙姿”将灯光比作龙的姿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匀惨绿,点殷红”,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夸张:如“浪费天公笔”,强调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赞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热闹的元宵节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火:象征节日的欢庆与热烈。
  • 灯彩:代表喜庆的节日气氛。
  • 箫鼓:象征音乐与欢乐,传达节日的庆祝。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寓意春天的生机。
  • 芳樽:代表友情与欢聚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街花火”指的是: A. 烟花绚烂的场景
    B. 夜幕下的灯光
    C. 春天的草木
    D. 诗人的思念

  2. “悔未集诗流”中,诗人感到遗憾的是: A. 没有写出好的诗
    B. 没有与朋友一起庆祝
    C. 没有参加节日活动
    D. 没有喝酒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白居易的描写元宵节的诗作,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 《春夜喜雨》:杜甫的诗作,通过春雨的描写,反映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诗词对比

  • 王用宾 vs. 苏轼:王用宾在描绘节日气氛时,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色彩,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多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热烈奔放,后者深沉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用宾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查询

天池山访元叹门榜落木庵为寒河谭子笔 折杨柳歌 次幔亭道中有怀何氏女兄 遣怀 朝拜元陵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客自江南话过亡友朱司议故宅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 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 双山过信公所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陕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户字头的字 汤饼之会 幾字旁的字 牵扰 有才无命 碁人 上慢下暴 高字旁的字 改过从善 驻师 山高路险 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荜路蓝缕 老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