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蓦山溪(北观避暑次明叔韵)》

时间: 2025-05-02 06:00:35

诗句

金柔火老,欲避几无地。

谁借一檐风,锁幽香、愔愔清邃。

瑶阶珠砌,如膜遇金篦,流水外,落花前,岂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语皆真类。

惆怅月边人,驾云軿、何方适意。

么弦咽处,空感旧时声,兰易歇,恨偏长,魂断成何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0:35

原文展示

蓦山溪(北观避暑次明叔韵)
作者:李之仪

金柔火老,欲避几无地。
谁借一檐风,锁幽香愔愔清邃。
瑶阶珠砌,如膜遇金篦,
流水外,落花前,岂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语皆真类。
惆怅月边人,驾云軿何方适意。
么弦咽处,空感旧时声,
兰易歇,恨偏长,魂断成何事。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情境,诗人感叹酷暑难耐,想要寻找一个避暑的地方。谁能借给我一阵清风,锁住那幽香的气息,清新而宁静。瑶台和珠砌的台阶,如同轻纱遇上金色的梳子。流水潺潺,花瓣飘落,又岂是人能够把握的呢?
我与友人一同泛舟,欢声笑语宛如真情流露。惆怅的是月亮旁的那个人,不知驾着云车行向何方。弦乐声渐渐低沉,空荡荡地让我怀念起往昔的声音,兰花容易凋谢,我怨恨时光的漫长,心灵的断裂又该成何事呢?

注释

  • 金柔火老:指金色的阳光温柔而炽热。
  • 檐风:屋檐下的微风,象征清凉。
  • 瑶阶珠砌:形容台阶如玉石和珍珠般华美。
  • 擘麟泛玉:擘,划开;麟,传说中的神兽;泛,漂浮,象征友人的陪伴与欢乐。
  • 空感旧时声:指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约1084-约1150),字子仪,号澹斋,宋代诗人,擅长词,曾任职于朝廷,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方夏季避暑之时,正值李之仪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际,诗中流露出他对友人、往日时光的思念和对当下的感叹。

诗歌鉴赏

《蓦山溪》以清新幽雅的意象描绘了避暑的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的“金柔火老”就营造了一个酷暑的场景,紧接着通过“谁借一檐风”表现出诗人的渴望与对清凉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理想的避暑环境,而“瑶阶珠砌”及“流水外,落花前”的细节更增强了这种美感。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开始转向对友人和过往时光的怀念,尤其是“惆怅月边人,驾云軿何方适意”一联,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的“兰易歇,恨偏长”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眷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李之仪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金柔火老,欲避几无地”:描述了炎热的阳光,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的渴望。
    • “谁借一檐风,锁幽香愔愔清邃”:渴望一阵清风,锁住清香,营造出宁静冷清的夏日氛围。
    • “瑶阶珠砌,如膜遇金篦”:形象地描绘出华丽的台阶,增加诗的视觉美感。
    • “流水外,落花前,岂是人能致”:感叹自然之美难以掌控。
    • “擘麟泛玉,笑语皆真类”:表达与友人相聚的欢愉。
    • “惆怅月边人,驾云軿何方适意”: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 “么弦咽处,空感旧时声”:怀念往昔的音乐与情景。
    • “兰易歇,恨偏长,魂断成何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瑶阶珠砌”比喻美丽的环境。
    • 拟人:如“锁幽香”使环境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使语言更加工整与和谐。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和往昔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金柔火老:象征炎热的夏日,激发出避暑的愿望。
  • 瑶阶珠砌:代表华丽与美好,展现出理想的避暑场所。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兰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寄托着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柔火老”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谁借一檐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渴望清凉
    • B. 感到孤独
    • C. 怀念友人
    • D. 恨时光流逝
  3. 诗中“兰易歇”的含义是什么?

    • A. 兰花容易凋谢
    • B. 兰花开得很好
    • C. 兰花不再生长
    • D. 兰花是诗人最爱的花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李之仪的《蓦山溪》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慨,但李之仪的作品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苏轼则充满豪放之气。

参考资料

  • 朱自华. 《宋诗鉴赏辞典》
  • 王力. 《诗词基础知识》
  • 杨绛. 《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赠写真何充秀才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 满江红·忧喜相寻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刘丑厮诗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刹那 倒八字的字 飞遁鸣高 肋底下插柴 包含粱的词语有哪些 重仞 首开头的成语 豸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直挺 剪发待宾 匕字旁的字 获兔烹狗 包含荆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黄童白颠 西市 得鱼忘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