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雪后双溪城外》

时间: 2025-08-02 02:55:26

诗句

雪消閒出郭,骑马踏山桥。

池响冰澌落,泥融雁齿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2:55:26

原文展示

雪消閒出郭,骑马踏山桥。
池响冰澌落,泥融雁齿消。

白话文翻译

雪融化后,悠闲地走出城郭,骑马踏过山间的小桥。
池塘里,冰块坠落发出声响,泥土开始融化,雁群的痕迹也消失了。

注释

  • 雪消:雪融化。
  • :悠闲,轻松自在。
  • 出郭:离开城外的围墙。
  • 骑马:骑着马。
  • 踏山桥:踩在山间的小桥上。
  • 池响:池塘里传出的声音。
  • 冰澌落:冰块掉落。
  • 泥融:泥土开始融化。
  • 雁齿消:雁的足迹消失。

典故解析

  • :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纯洁与宁静。
  • :雁是一种迁徙鸟,常用来象征远行或离别。
  • :桥象征连接与交通,也常用作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美,号松斋。姜特立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后春融时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歌鉴赏

这首《雪后双溪城外》描绘了雪后初融的景象,以轻松的笔调展现了初春的气息。首句“雪消閒出郭”,带有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时节的宁静与美好。作者骑马走出城外,踏上山桥,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更是对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池响冰澌落”,利用声音的描写,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冰块的落下,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奏响序曲。最后两句“泥融雁齿消”则暗示了春天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泥土的融化象征着新生的开始,而消失的雁迹则是对冬季的告别。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消閒出郭:描绘了雪融化后,悠闲走出城郭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骑马踏山桥:表现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心情,骑马的动作也象征自由。
  3. 池响冰澌落:通过声音描写,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冰的落下似乎在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4. 泥融雁齿消:通过自然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雁迹消失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雪消”与“泥融”,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池塘的“响”有拟人之意,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象征:雪与冰象征冬天,而泥土的融化和雁的离去则象征春天的来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雪后春融的美丽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宁静的自然状态。
  2. 池塘:水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源泉。
  3. :象征冬季的结束,春天的来临。
  4. :象征远行与离别,暗示季节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骑马踏”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山桥
    • C. 雪地
    • D. 草地
  2. “池响冰澌落”中“冰澌”的意思是?

    • A. 大雪
    • B. 冰块
    • C. 雪花
    • D. 雾气
  3. 诗中提到“泥融雁齿消”最后消失的是什么?

    • A. 雪
    • B. 雁的足迹
    • C. 春天
    • D. 冰

答案

  1. B. 山桥
  2. B. 冰块
  3. B. 雁的足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比较,两者均描写自然之美,但姜特立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天的复苏,而王维则表现出更深邃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史》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酬吴仲庶小园之句 次韵舍弟江上 别葛使君 次韵酬宋妃六首 初去临川 试院中 送复之屯田赴成都 留题微之廨中清辉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窝脖 川字旁的字 网路 轻于鸿毛 哭眼抹泪 吟怀 酉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鬥字旁的字 鱼水情深 走之旁的字 参合 野菜 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刚正不阿 饰词矫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