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8:50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
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全诗翻译:
和郎官在春天同宿,晚上在州府前对邻居进行占卜。
出山后究竟是为了什么,靠着双手才得以结识此人。
如今名分和实际并无相符,早已飞升入天。
再度相逢时应该互相欢笑,谁的声音比得上银铃般清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借用“出山”来形容隐士归来,或指从某种环境中走出,寻求更广阔的天地。诗中提到的“云霄”,常用来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与友人萧挺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生活情感和交游风貌。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时刻。前两句通过描写与郎官相宿和占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第三句的“名实今无对”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名声与实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则展现出诗人对再次相逢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轻快,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例如“名实今无对”与“云霄早致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生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郎署春同宿”中“郎署”指的是什么?
A. 郎官的住所
B. 友人的家
C. 春天的象征
D. 州府的指挥
“名实今无对”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名声与实际的矛盾
C. 对未来的期待
D. 春天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诗与王维的《送别》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王维的诗更加沉静,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轻快,更加注重友谊的温暖。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