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8:58:50

诗句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

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8:50

原文展示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
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和郎官在春天同宿,晚上在州府前对邻居进行占卜。
出山后究竟是为了什么,靠着双手才得以结识此人。
如今名分和实际并无相符,早已飞升入天。
再度相逢时应该互相欢笑,谁的声音比得上银铃般清脆?

注释

字词注释

  • 郎署:郎官的公署,指官员的办公地方。
  • 州麾:州的指挥,指州府或州的领导。
  • 卜邻:占卜邻居,可能指与邻居的关系或未来的吉凶。
  • 出山:从山中出来,隐喻归来或出任官职。
  • 名实:名声与实际情况,指名义和现实的差异。
  • 云霄:天空,通常指飞升或高远的理想。
  • 互笑:互相欢笑,指相聚时的快乐。
  • :比喻声音清脆悦耳。

典故解析
此诗借用“出山”来形容隐士归来,或指从某种环境中走出,寻求更广阔的天地。诗中提到的“云霄”,常用来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与友人萧挺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生活情感和交游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时刻。前两句通过描写与郎官相宿和占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第三句的“名实今无对”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名声与实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则展现出诗人对再次相逢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轻快,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郎署春同宿:描绘春天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 州麾晚卜邻:在州府前与邻居交流,暗示友谊的延续。
  • 出山成底事:探讨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得失,隐喻人生的选择。
  • 藉手得斯人:强调友谊来之不易,需要努力去争取。
  • 名实今无对:反映社会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 云霄早致身:向往高远的理想,追求更好的未来。
  • 再逢应互笑:期待重聚时的欢愉,表现乐观情绪。
  • 谁发不如银:比喻友人间的欢笑声清脆悦耳,寓意美好。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例如“名实今无对”与“云霄早致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生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隐喻心灵的归属与追求。
  • 云霄:象征理想的高远与追求的坚定。
  • 银音:象征友谊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郎署春同宿”中“郎署”指的是什么?
    A. 郎官的住所
    B. 友人的家
    C. 春天的象征
    D. 州府的指挥

  2. “名实今无对”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名声与实际的矛盾
    C. 对未来的期待
    D. 春天的美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友谊。
  • 李白《静夜思》:表现思乡情感,展现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诗与王维的《送别》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王维的诗更加沉静,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轻快,更加注重友谊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效香奁体二首 宿蔡村夜起 姑苏杂咏 香水溪(在吴故宫) 寄家书 剡原九曲(九首) 少年行二首 晚过青溪 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 渊源堂夜饮 相逢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老结尾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不易之典 甘字旁的字 良药 君迁 行远自迩 敛手待毙 采字头的字 草字头的字 人多手杂 臼灶生蛙 朔风 椎心 言字旁的字 千钧重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