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18:00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壑声满千崖秋。
一径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
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步穿危磴攀苍藤,忽上穹岩顶上行。
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
只怪前驱深不见,须臾却向前山转。
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老僧云卧晏未兴,先遣长松夹道迎。
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安期生。
景泰上方半堵壁,城中望之雪山白。
却从景泰望城中,晓日楼台焕金碧。
君不见中流千金博一壶,不如游山饥时粥一盂。
金印系肘大如斗,不如游山倦时一杯酒。
安期飞升今几年,祖龙不是不求仙。
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朋友在蒲涧游玩,山谷间回响着秋天的声音。小路如同蜿蜒的蛇,曲折了三百回,绕过山的腹部到达山顶。高耸的岩石似乎要裂开,仰头看见飞泉从云窟中泻下。泉水的声音如同环佩的清响,溅起的水珠如同珍珠般飞舞,像雪花一样飘落。我在陡峭的石阶上行走,攀爬苍翠的藤蔓,忽然登上了高耸的岩石顶端。人在半空中,泉水在井底,不敢俯视,只能听到水声。我只怪前方的路太深,看不见,转眼间又向前山转去。海风吹动衣袖,感觉像万丈长,海水在远处弓形般消失。老和尚在云中静卧,还未清醒,先让长松夹道迎接。小参古庙的黄面老和尚,不再见到昔日的安期生。景泰山上有一堵墙,城中望去仿佛是雪山白皑皑。而从景泰山上望城中,晨曦中楼台显得金碧辉煌。你难道没有看到在船中千金博一壶,不如游山时饿了吃一碗粥。金印挂在肘上,像斗一样沉重,不如游山累了喝一杯酒。安期飞升至今已有几年,祖龙并非不求仙。至今年七月二十五,整座城市的游人前来拜访这座古老的山。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晚号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慨,行云流水般的风格使其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游览景点之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喧嚣的反思。诗中描绘了游山玩水的乐趣以及对古代隐士传说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人文之间的深厚联系。
杨万里的《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游览乐趣的诗作。全诗以游山的过程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胜日”引入,给人以阳光明媚的感觉,接着通过“万壑声满千崖秋”描绘出秋天的气息,增强了时令的感受。整个过程如同一场美妙的旅行,在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闲适与惬意。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一径如蛇三百曲”,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出小路的曲折与蜿蜒。而“穹岩千仞欹欲裂”的描绘,则是对大自然雄伟景观的崇敬,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随着游览的深入,诗人感受到海风的吹拂,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古代隐士的追思,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安期飞升今几年,祖龙不是不求仙”反映出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哲学思考。在这一自然游玩的过程中,诗人不仅享受了美好的景色,更引发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流畅自如,韵律和谐,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人传达了一种深邃的哲思与人文情怀,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浮华的反思。同时,隐喻着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强调了游山与修行的关系,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地点“蒲涧”是指什么?
杨万里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诗中的“飞泉”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