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34:05
浅渚明沙聚碧流。依然春信锁枝头。金徽昨夜初赓曲,羌笛何人更倚楼。朝露重,晚烟浮。几回花下月如钩。而今贮向纱窗里,点点寒香入梦愁。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清澈的水流在沙滩上闪烁着光芒,春天的气息依然锁在枝头。昨夜金色的徽章初次传来乐曲声,谁在楼上倚着羌笛呢?早晨的露水沉重,傍晚的烟雾轻盈。多少次在花下仰望月亮,月亮似钩般弯曲。而如今我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珍藏在纱窗里,细细的寒香在梦中引发了我内心的愁绪。
诗中提到的“羌笛”是古代乐器,常与边塞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思乡之情或离别之伤。“金徽”可能隐喻音乐的高雅和美好,也可能与某种高贵的身份或情感相关。
俞彦,明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其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细腻而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置身于大自然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可能与个人的经历或对过往的怀念有关。
《鹧鸪天 其一 瓶梅》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的开头,浅渚和明沙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碧流的映衬则增添了画面的清丽。随后的“依然春信锁枝头”一语,既表明了春天的来临,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而“金徽昨夜初赓曲”则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优雅,令人联想到音乐的魅力与情感的流动。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朝露重,晚烟浮”对早晚景色的对比,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几回花下月如钩”,画面感极强,展现了观察者的细腻与敏感。而最后两句“而今贮向纱窗里,点点寒香入梦愁”,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藏,也有对孤独与愁苦的深刻反思。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抒发了孤独、怀念与愁苦,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的“金徽”指的是什么?
“朝露重,晚烟浮”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通过“点点寒香入梦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比较俞彦的《鹧鸪天 其一 瓶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但俞彦的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