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蝶恋花 晒书》

时间: 2025-07-29 03:35:10

诗句

检点瑶签抽甲乙。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

几处断纹仙字失。

蠹鱼竟尔飘然逸。

不共曝衣交月七。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

三味何年尝到溢。

只须扪腹当晴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3:35:10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晒书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检点瑶签抽甲乙。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
几处断纹仙字失。
蠹鱼竟尔飘然逸。
不共曝衣交月七。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
三味何年尝到溢。
只须扪腹当晴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整理书籍时的情景。首先,他细心地检查瑶签,挑选出甲和乙的书籍。频繁翻动书架,先把上面的灰尘拂去。书中有几处仙字的断纹已经模糊不清,虫子竟然在书中自由地游荡。他不愿意把书晾晒在月光下,只是添加一些香料,以避免虫害并去除湿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三味香的味道已经溢出。只需在晴天时轻轻抚摸肚子,便能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乐趣。

注释

  • 瑶签:古代书籍的标记,通常用来标识章节或内容。
  • 邺架:书架,这里指盛放书籍的架子。
  • 仙字:可能是指书中的某些优美的字句。
  • 蠹鱼:指书虫,书中出现的害虫。
  • 曝衣:指将衣物或书籍晾晒在阳光下。
  • 芸香:一种香料,常用来驱虫。
  • 三味:这里可能是指一种香料的组合。
  • 扪腹:轻轻抚摩,意指感受内心的愉悦。

典故解析

  • 邺架:古代文人常用书架来存放书籍,形象地展示了书籍的珍贵与作者的细致。
  • 仙字失:可能暗指古代文人的追求,书中每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失去的字如同失去的美好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书籍及文化的珍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诗人在晒书时的细致描写体现了对书籍的爱护与对知识的尊重。

诗歌鉴赏

《蝶恋花 晒书》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整理书籍时的细腻心思。诗的开头用“检点瑶签抽甲乙”引入,表现出对书籍的重视,显示出一种文人对文化的尊敬。接下来,通过“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描绘出整理书籍的细致过程,传达出一种认真和敬畏之情。

“几处断纹仙字失”则表现出岁月的痕迹,书籍的老化让人感到惋惜,这不仅是对书籍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思考。接下来的“蠹鱼竟尔飘然逸”,则用书虫的形象象征了对文化传承的困扰,书中虫害的出现是在提醒我们,书籍的保护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责任。

“不共曝衣交月七”一句,隐含着对书籍的珍惜和对月光的敬畏,文人对书籍的晾晒不仅是为了保持干燥,也是为了保护这些承载智慧的文化财富。最后,诗人提到的香料和晴日,更是将这种文化的传承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文化自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细腻的观察逐渐引向对文化的思考,最后以对自然的感悟收尾,显示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对内心的追求与对文化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检点瑶签抽甲乙:认真检查书籍的标记,挑选出需要的部分。
  •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频繁翻动书架的书籍,先将灰尘拂去,表现出对书籍的重视。
  • 几处断纹仙字失:书中文字的模糊和损坏,传达出对书籍的惋惜。
  • 蠹鱼竟尔飘然逸:书虫在书中自由游荡,象征着文化传承的困扰。
  • 不共曝衣交月七:不愿将书在月光下晾晒,体现对书籍的珍视。
  •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添加香料以驱虫,防潮,表现出保护书籍的细心。
  • 三味何年尝到溢:香味何时才会溢出,暗含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 只须扪腹当晴日:在晴天时轻抚肚子,感受内心的愉悦,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书籍被比作珍贵的瑶签,暗示其价值。
  • 拟人:书虫被描绘成自由飘逸的形象,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添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书籍的珍惜与文化的传承展开,表现出文人对知识的敬重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通过诗中对书籍的整理与呵护,反映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文化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签:象征着书籍的珍贵与文化的传承。
  • 邺架:代表文人的书斋,体现出文化氛围。
  • 仙字:象征着美好的文字与智慧。
  • 蠹鱼:代表对文化传承的威胁与忧虑。
  • 芸香:象征着保护文化的手段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瑶签”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虫子
    • B. 书籍的标记
    • C. 一种香料
    • D. 书架
  2. 诗中提到的“蠹鱼”象征着什么?

    • A. 知识
    • B. 文化的传承困扰
    • C. 自然
    • D. 诗人的情感
  3. 诗人选择不将书籍曝晒在月光下,体现了什么?

    • A. 对书籍的珍视
    • B. 对月光的恐惧
    • C. 对阳光的喜爱
    • D. 无所谓的态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书怨》(李清照)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对书籍、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与珍视。

诗词对比

  • 《蝶恋花 晒书》《书怨》都涉及了书籍和文化,但《书怨》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蝶恋花》则更注重对书籍的细致描写与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书籍与文化:古代文人的生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失题 山中五无奈何(诗一首见本集,题止山中二字)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六叹(集已载三首) 奉宣慰使鱼十四郎 赠友人孩子 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 晓过函谷关 寄赵准乞湘川山居 题白鹿兰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槜李 二字旁的字 音学 中皇 靣字旁的字 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柔远怀迩 法成令修 耕者有其田 包含恨的词语有哪些 遗臭万年 接战 齐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滔滔不绝 动天地,泣鬼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