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53
《婆罗门引 兖州龙兴阁感遇》
峄山霁雪,九层飞观郁峥嵘。
风烟画出新亭。老眼来今往古,
天地两无情。但浮云平野,短日芜城。
酒狂步兵。书与剑此飘零。
为问云间鸡犬,几度丹成。
停杯不语,竟何用千秋身后名。
休自倚湖海平生。
这首诗描绘了峄山上的雪后景色和九层高楼的壮丽。烟雾缭绕,仿佛画出了新亭的轮廓。老眼看着今昔,感叹天地无情。浮云在平原上漂浮,短暂的日光映照着荒凉的城池。酒狂的步兵,书和剑如同随风飘零。问那云间的鸡犬,几次才能完成丹成?停下杯子不再言语,究竟何必追求千秋身后的名声?不要自以为是,依赖湖海的平生。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子乔,山东兖州人,元代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风格独特著称,特别是在抒情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动乱后,对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冷漠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婆罗门引 兖州龙兴阁感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人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切入,描绘了峄山雪后的壮丽以及九层观景楼的巍峨,展现了一个宁静却又略显苍凉的世界。通过“老眼来今往古”的感叹,诗人引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的眷恋。
在此诗中,诗人不仅仅在描述外在的自然景象,更是在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感悟。浮云、短日、芜城,三者交织,构成了一个略显萧条的意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情感受。接着,诗人以“酒狂步兵”来引入人世间的繁华与浮躁,显示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质问云间的鸡犬,几度才能成就理想,反映出对追求的困惑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停杯不语”自问,反思自身的追求与成就,强调了对千秋名声的淡漠。这种对名利的超脱,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带有一种哲学的思考色彩。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峄山霁雪,九层飞观郁峥嵘。
描述了峄山在雪后晴天的景象和高耸的观景楼,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风烟画出新亭。老眼来今往古,天地两无情。
风烟如画,令人联想到新亭的轮廓,老眼回首今昔,感叹天地的冷漠。
但浮云平野,短日芜城。
浮云在平原上漂浮,短暂的日光照耀着荒芜的城池,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酒狂步兵。书与剑此飘零。
士兵们在醉酒后狂放不羁,书与剑都在风中飘零,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为问云间鸡犬,几度丹成。
质疑云间的鸡犬,几次能修成理想,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困惑。
停杯不语,竟何用千秋身后名。
停下酒杯不再言语,质问千秋名声的意义。
休自倚湖海平生。
不要自以为是,依赖湖海的平生,强调对名利的超脱。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反思自身的价值,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峄山霁雪”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酒狂步兵”中“酒”所代表的含义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婆罗门引 兖州龙兴阁感遇》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