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00
琪树明霞碧落宫,歌音袅袅度泠风。
人间听得霓裳惯,犹恐钧天是梦中。
在碧蓝的天空下,琪树在晨霞中辉映,悠扬的歌声随着清风飘荡。
人间的人们听惯了霓裳羽衣的乐曲,却仍然怕这美好的世界只是一场梦。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谋,号天籁,金朝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兼具词韵之美,善于抒情,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该诗作于元好问的晚年,彼时他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常常将现实与理想、梦境与真实结合在一起,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以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梦幻的场景。开篇的“琪树明霞碧落宫”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明亮的朝霞和美丽的琪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个理想的世界。接着,悠扬的歌声在清风中飘荡,仿佛是来自仙界的乐音,令人沉醉。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现实,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不安,人间的习惯让人无法分辨梦与现实,这种对美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流露上都极具艺术魅力,体现了元好问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也让人感受到那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感。
整首诗围绕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和忧虑。
诗中提到的“琪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纯洁
c) 冷漠
“歌音袅袅”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欢乐的聚会
b) 悠扬的乐声
c) 悲伤的告别
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
a) 满足与快乐
b) 无奈与惋惜
c) 漠然与冷酷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