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9:28
南柯子 十二首 赠陈三翁
作者: 马钰 〔元代〕
在俗非为俗,居尘不染尘。
如莲不著水之因。
万卉千花,一叶不沾身。
营养心中性,修完身内神。
各人了了继何人。
庞老全家,拔宅许真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世俗中却不受世俗污染的心态,就像莲花不沾水一样。诗中提到万千花卉,却没有一片叶子沾染到自己。强调的是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升华,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每个人都应当明了自我追求的传承。诗末提到庞老全家,意指对真君的崇敬。
马钰,元代诗人,道教徒,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道教哲学的理解和追求,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在世俗纷扰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对真理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这首《南柯子》通过对比世俗与精神世界,描绘了作者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开篇即以“在俗非为俗”设定了一个清晰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作者却保持着超脱的姿态,显示出一种不被世俗所迷惑的智慧与清醒。接下来的“如莲不著水之因”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意象,莲花生于水中,却不沾染水的污浊,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万卉千花,一叶不沾身”的意境更加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外界诱惑的淡然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做到不被外物干扰,保持自我,不失为一种高人境界。接下来的“营养心中性,修完身内神”,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强调了内在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提到“各人了了继何人”,暗示了精神的传承与个人悟道的关系,庞老全家的提及,显示了对道教文化的尊重和信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与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看淡与对内心修养的重视,反映出一种追求高洁、超然的精神世界。
选择题: “在俗非为俗”是指什么?
A. 不受世俗污染
B. 追求财富
C. 参与世俗活动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如莲不著水之因”表达了__的思想。
判断题: 诗中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