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5:59
原文展示:
南柯子(送淮漕向伯恭)
作者: 杨适 〔宋代〕
怨草迷南浦,愁花傍短亭。
有情歌酒莫催行。
看取无情花草也关情。
旧日临岐曲,而今忍泪听。
淮山何在暮云凝。
待倩春风吹梦过江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送别之情。诗人看到南浦的草木感到怨恨,愁苦的花朵依偎在短亭旁。即使有情的歌声和酒杯也不应催促离别的行程。要注意,那些无情的花草其实也充满了情感。曾经在这里吟唱的曲子,如今却让我忍不住流泪倾听。淮山何在,暮色中的云朦胧难辨。期盼那温柔的春风能带着我的梦吹向江城。
注释:
- 怨草:怨恨的草,指因离别而感到伤感的草木。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短亭:指供行人歇息的亭子,短小而临时的亭子。
- 无情花草:指自然界的花草,虽然无情,却也能引发情感共鸣。
- 临岐曲:指在岐路吟唱的曲子,意味着离别的哀伤。
- 淮山:指淮河沿岸的山,象征着思念的地方。
- 倩春风:美好的春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适,字子云,号少游,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绘离别、思乡等主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正值春末夏初,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惆怅,情感真挚,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南柯子(送淮漕向伯恭)》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即以“怨草迷南浦”引出离别的主题,草木虽无情,却因离别而显得怨恨,表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短亭旁的“愁花”同样流露出诗人的伤感,酒歌不应催促离去,反而让人更加沉浸于情绪之中。
“看取无情花草也关情”一句,指出花草虽无情,却仍能勾起人们的情感,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诗人回忆旧日的临岐曲,感情愈发深厚,忍不住泪水流淌,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两句,诗人展望未来,向往春风能带来美好的梦,表明了对希望的渴望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词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怨草迷南浦:怨恨的草木在南边的水边迷失,暗喻对离别的不满与无奈。
- 愁花傍短亭:愁苦的花朵依偎在短亭旁,传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
- 有情歌酒莫催行:有情的歌曲和酒杯不应催促离别,反映了对离别的抗拒。
- 看取无情花草也关情:指出自然界的花草虽无情,却也能引发人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旧日临岐曲:提到昔日的曲子,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 而今忍泪听:如今听到这些曲子,情不自禁地流泪,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淮山何在暮云凝:问淮山在哪里,暮色中的云朦胧,表达了对友人去向的迷茫。
- 待倩春风吹梦过江城:渴望春风吹动梦想,带着思念飘向江城,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怨草”,用草木来比喻离别的情感。
- 拟人:花草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情深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词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离别与思念之地。
- 短亭:代表暂时的相聚和即将的分离。
- 花草:象征自然与人情,表达情感的交融。
- 淮山:代表思念的地理符号,寄托对友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
- A. 怨草迷南浦
- B. 有情歌酒莫催行
- C. 淮山何在暮云凝
- D. 待倩春风吹梦过江城
-
诗中提到的“无情花草”是指:
- A. 人情冷暖
- B. 自然界的花草
- C. 友人的离去
- D. 酒歌与音乐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 A. 愤怒
- B. 忍耐
- C. 怀念与希望
- D. 疏远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感同样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