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8: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32:43
西江月·形物虽居宇内
长筌子 〔元代〕
形物虽居宇内,梦魂长玩台州。
山堂真趣与谁酬,窗外梅疏竹瘦。
千里烟霞冉冉,半帘风月飕飕。
天公赐我这清幽,料想浮生难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山水的向往和对浮生无常的感慨。虽然身处世间,物质的景象围绕,但梦中却常常游玩于台州的美好山水之间。山中的真趣,谁能与我分享呢?窗外的梅花稀疏,竹子也显得瘦弱。千里烟霞缭绕,半帘风月轻轻拂动。天公赐予我这样的清幽环境,想来浮生难以长久留住。
作者介绍:长筌子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通常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元代的社会动荡和文化氛围影响了诗人的心态,许多文人选择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安宁。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心境的反映。
《西江月·形物虽居宇内》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词中诗人以“形物”与“梦魂”的对比开篇,直接揭示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虽然他身处世间的物质环境中,但内心却向往那梦中的台州风光,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正是许多文人共同的心声。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窗外的梅花与竹子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清冷的孤寂感。梅花稀疏、竹子瘦弱,仿佛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独,进而引出对“千里烟霞”的描绘。诗人通过“烟霞”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朦胧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最后,诗人感慨“浮生难勾”,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的追求,使整首词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台州”是指哪个地方?
A. 浙江省
B. 江苏省
C. 安徽省
D. 福建省
诗句“千里烟霞冉冉”中的“冉冉”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缓慢而安静
B. 快速而激烈
C. 忧伤而沉重
D. 兴奋而欢快
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
A. 梅花和竹子
B. 太阳和雨水
C. 山和海
D. 星星和月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长筌子的这首词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