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38:12
玉堂春三首 其一 采莲
作者:崔荣江 〔当代〕
镜湖圩岸,霁雨晴纱如幔。
一棹摇萍,折几荷花。
辨嗅清幽,湿面花间露,
并蒂香心捧回家。
趣笑伊人妆腻,
何如红淡些。
像那芙蓉,浴出清清水,
不许俗尘随便遮。
在镜湖的堤岸上,雨后天晴,薄纱般的轻雾如帷幔一般。
小船轻轻摇动着浮萍,折下一两朵荷花。
我细心辨别着清幽的香气,湿润的面庞上沾着花间的露珠,
将并蒂的芳香小心翼翼地捧回家。
看到那位姑娘妆容艳丽,不如淡淡的妆容更好。
就像那芙蓉花,在清水中沐浴,
不让俗世的尘埃随意遮挡。
此诗中的“并蒂”常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代表着和谐美满的情感。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白与高洁,而“芙蓉”更是美丽的化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作品常常描绘自然美和人情美。
创作背景:此首诗创作于一个雨后的夏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女性温婉优雅的赞美。
《玉堂春三首 其一 采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的自然场景和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开篇描绘镜湖的景色,雨后天晴,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湖面,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着用“摇萍”和“折几荷花”这两句,表现了诗人轻松的心情和对自然的亲近。诗的中段,诗人用细腻的嗅觉描写花间的露珠,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自然与人之间的联系。
在对伊人的描写中,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外貌的描绘上,更深层地探讨了妆容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何如红淡些”的反思,呼应了诗中对自然美的赞美。结尾处以“芙蓉”作结,强调了女子的清丽与高洁,隐含着对俗世纷扰的拒绝,展现了诗人对纯净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女性之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美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的语言,更加深了诗的主题。荷花与芙蓉的运用,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的和谐共存。
诗词测试:
诗中的“镜湖”象征什么?
A. 宁静的湖泊
B. 凶险的水域
C. 漆黑的深渊
“妆腻”在诗中表现了什么?
A. 夸张的装饰
B. 自然的美丽
C. 低调的气质
诗中“并蒂”指的是什么?
A. 两朵荷花
B. 两个女子
C. 两片叶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崔荣江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各具特色,反映出个人风格和时代背景的差异。
推荐书目: